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为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胰岛素由胰岛素原经过加工后形成,进而运输并分泌到细胞外,参与上述运输和分泌过程的细胞器有
 
 

(2)据图,葡萄糖的吸收需要细胞膜上
 
 的协助,如果细胞膜缺乏胰岛素受体,则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会
 
 (“增加”或“减慢”).
(3)图示过程反映胰岛素降血糖的生物效应主要表现为
 
.现有甲(正常)、乙(胰岛B细胞受损)、丙(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三人,在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专题:
分析:据图分析: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促进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
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解答: 解:(1)胰岛素原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形成胰岛素,进而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2)葡萄糖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协助,囊泡运输到细胞膜融合,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如细胞膜缺乏胰岛素受体,则胰岛素不能特异性的与受体结合,则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减慢.
(3)胰岛素降血糖的生物效应能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抑制氨基酸(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胰岛β细胞正常的人(甲)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胰岛β细胞受损(乙)的人胰岛素分泌不足,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人(丙)胰岛素分泌大幅度增加,则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丙>甲>乙.
故答案为:
(1)内质网       高尔基体
(2)葡萄糖转运蛋白       减慢
(3)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抑制氨基酸(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丙>甲>乙
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属于分子水平上的育种工作的是(  )
A、基因工程育种
B、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果已知双链DNA中全部核苷酸和某种碱基的数量,就能推断出该DNA中(  )
A、各种碱基的比例和碱基对的序列
B、各链上碱基的种类和排列顺序
C、各种碱基的数量和氢键的数量
D、各种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
B、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
C、染色体缺失片段
D、染色体增加片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神经细胞间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介质来传递信息,含有传递分子的囊泡与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融合之后再打开,将传递分子释放到神经细胞之外,此过程需通过几层磷脂分子(  )
A、1B、2C、4D、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水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干旱时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
B、当人体缺水时,血浆渗透压会升高,从而在下丘脑产生渴觉
C、同种植物不同细胞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可能不同,因而它们的代谢强度也可能不同
D、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中都要消耗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面是一组探究生物体内主要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表中数字所代表的物质或颜色正确的是(  )
待检物质试剂颜色反应
蛋白质双缩脲
脂肪红色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
A、苏丹Ⅲ、紫色
B、苏丹Ⅲ、红色
C、苏丹Ⅲ、蓝色
D、苏丹Ⅳ、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研人员将提取出的“疯牛病”病毒用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分别进行处理后,发现该病毒仍具有侵染能力,但用蛋白酶处理后,病毒就会失去侵染能力,该现象说明(  )
A、“疯牛病”病毒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B、“疯牛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C、“疯牛病”病毒对核酸水解酶具有抵抗力
D、“疯牛病”病毒不含蛋白质,只含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均以这棵枯树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
A、种群B、群落
C、生态系统D、食物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