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②导致①改变的内因是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图中③指__________,③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__________隔离。

(3)④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 aa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令其自交,则自交一代中AA基因型的个体占__________,aa基因型的个体占__________,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突变 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学说 生殖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55% 15% 70%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解析】

分析题图: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③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④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③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物种形成必须要有生殖隔离,而自然选择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④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某植物种群中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 aa的个体占50%,则Aa的比例为1-20%-50%=30%;若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则剩余个体中AA占2/5,Aa占3/5,因此该种群的个体自交,后代中AA占2/5+3/5×1/4=11/20=55%,aa占3/5×1/4=3/20=15%,Aa占1-55%-15%=30%,此时A的基因频率55%+1/2×30%=70%%,由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生物进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3号试管的稀释倍数为103

B. 4号试管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平均数恰为5号试管的10倍

C. 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9

D. 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 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 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食物链循环流动B.沿食物链单向流动

C.在各营养级间可反复利用D.沿食物链逐级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B、E两处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流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在A处比在C处传递速度快

B. 刺激D处,电流表指针偏转两次

C. C处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 兴奋在C处单向传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其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假若该地区的人将从植物性食物获得的能量与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的比例由1:1调整为5: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地区可供养的人口数是原来的___________倍。

(2)若图2所示种群为田鼠种群,在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査田鼠种群密度,若调査过程中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会___________(偏高、偏低或不变)。

(3)由于食性不同,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____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演替。

(4)其中一种植食性鱼类色彩绚丽,形状怪异,在观赏鱼市场非常名贵,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不包括( )

A.食物链和食物网B.能量流动

C.物质循环D.信息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所示,图甲表示与缩手反射相关的结构,图乙表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中的B表示的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

(2)图乙中,[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_______。缩手反射中,将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息时,图乙中①处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__________的通透性增加,导致①处细胞膜内外侧的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兴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中,科学家们做了下列实验。请回答问题:

1)科学家将一小块胰腺组织放入含放射性标记____________的培养液中短暂培养,在此期间放射性标记物被活细胞摄取,并掺入到____________上正在合成的蛋白质中。组织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使感光乳剂曝光,固定组织后在显微镜下便可发现细胞中含放射性的位点,这一技术使研究者能确定__________在细胞内的位置。 科学家将短暂培养的胰腺组织洗去放射性标记物,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物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随着____________的变化,放射性颗粒数的百分比在不同细胞结构上有规律的变化。

2)科学家因研究揭示囊泡转运的奥秘而获201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形成囊泡,囊泡被分成披网格蛋白小泡、COPI被膜小泡以及COPII被膜小泡三种类型。三种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分工井井有条,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细胞货物运送到正确的目的地。细胞内囊泡能够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脱离转运起点、通过膜融合的方式归并到转运终点。COPI被膜小泡则主要介导蛋白质从_________(填字母)运回____________(填名称)。囊泡能特异性地识别目标膜,如运输 _____________ (填物质)囊泡能把货物C转运到溶酶体D

3)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之中,这些膜泡能够精准的运输。为了确定参与膜泡运输的基因(sec基因),科学家筛选了两种酵母突变体,这两种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差异如下:

酵母突变体

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的差异

sec12基因突变体

突变体细胞内内质网特别大

sec17基因突变体

突变体细胞内,尤其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

据此推测,sec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与____________的形成有关。sec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