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达尔文实验的目的是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 |
B. | 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稍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 |
C. | 拜尔的使用证明胚芽稍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 |
D. | 温特的使用证明生长素是吲哚乙酸 |
分析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发现者 | 试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880年达尔文(英国) | 但测光照射金丝雀虉草胚芽鞘 |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 |
切取胚芽鞘的尖端 | |||
胚芽鞘尖端用一个锡箔小帽罩起来,但测光照射 | |||
用锡箔遮住胚芽鞘尖端下段,给予单测光照射 | |||
1910年詹森(丹麦) | 在胚芽鞘的切面上放一个琼脂片,再将切下的尖端放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射 |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 |
1914年拜尔(匈牙利) | 切去胚芽鞘尖端并将尖端放回切面的一侧,在黑暗中生长一段时间,发现胚芽鞘弯向放尖端的对侧生长 |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 | |
1928年温特(荷兰) | 将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 | 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 |
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 | |||
1931奶奶郭葛(荷兰) | 郭葛等人首先从人尿液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 |
解答 解: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A正确;
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稍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稍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正确;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而郭葛等人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发现,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④⑤ | B. | ④ | C. | ①③④ | D. | ②③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 | |
B. | 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 |
C. | 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 |
D. | 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速度影响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MCT1含量 | 死亡率 | |
正常细胞 | 0 | 0 |
癌细胞1 | 中 | 40% |
癌细胞2 | 低 | 30% |
癌细胞3 | 高 | 60% |
癌细胞4 | 0 | 0 |
A. | 癌细胞3死亡率最高是因为只有它具有控制合成MCT1的基因 | |
B. | 正常细胞和癌细胞4死亡率为0的原因是MCT1基因没有表达 | |
C. | MCT1可能是载体,3-BrPA作用于细胞呼吸的糖酵解阶段 | |
D. | 细胞中MCT1含量高,有利于3-BrPA进入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