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剥制神经肌肉标本如甲图所示将其浸注在可保持标本活性的液体A中。图乙为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

(1)液体A的成分应和___________相似。与神经细胞内液相比,液体A中钠离子、钾离子的浓度所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其渗透压应___________(等于”“大于小于”)神经细胞细胞内液渗透压。

(2)当兴奋传导到图乙的突触前膜,引发______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Ach(乙酰胆碱)Ach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肌膜的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3)分离标本中的神经纤维并按图丙、图丁分别连接灵敏电流计,则:

电流计按照图丙、图丁所示的连接方法___________(不能”)测出该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k同时在图丙、图丁中ac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观察指针偏转,指针反应时间落后的是___________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刺激时,刺激部位的膜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组织液(或细胞外液或内环境) 钠离子浓度较高,钾离子浓度较低 等于 突触小泡 外负内正 不能 图丙、图丁中电流计均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 丙的冲动只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方式传导,丁的冲动经过了突触间的电信号一化学信号 一电信号转换 Na+内流

【解析】

1、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通过内环境完成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神经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

2、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产生和维持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形式进行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因此突触后膜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1)神经细胞浸润在液体A中,因此A的成分应该是和组织液类似;由于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产生和维持的,因此液体A中钠离子浓度较高、钾离子浓度较低,其渗透压应等于神经细胞细胞内液渗透压。

2)当兴奋传导到图乙的突触前膜,引发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肌膜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3)①据图所示,电流计按照丙、丁图所示的方法连接,都是连在神经纤维的膜外,未兴奋时膜外均为正电位,电位差为零,而静息电位是指膜内外电位为内负外正,故不能测出该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

②由于丙的冲动只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方式传导,丁的冲动经过了突触间的“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转换,在突触之间有突触延搁现象,所以丁图的反应时间落后。

③受到刺激后,由静息电位转化为动作电位,是因为Na+内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国际机场建设在长江河口的潮滩之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江河口的湿地生态环境。为了补偿湿地被占用而失去的生态功能,科研人员在附近滩涂实施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生态工程,以期达到种青引鸟的目的。6年后,互花米草生长面积明显增加。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垂直深度下互花米草滩涂和自然滩涂中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结果如图甲。根据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分析,底栖动物属于______,各种生物在滩涂近岸浅水区和离岸深水区分布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

2)该湿地中三类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乙,其中鸟与植食昆虫的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向是____

3)对该湿地植被类型、分布区域及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见下表。

主要植物类型

主要分布区域

昆虫种类数

昆虫密度

硅藻

低潮区(2.0m以下)

海三棱藨草

中潮区(1.8~2.8m

47

4/m2

互花米草

中高潮区(1.0~3.0m

30

2.3/ m2

芦苇

高潮区(2.6m以上)

65

14.7/ m2

据表分析,互花米草的引入,对该湿地中______(植物)影响最大,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细胞①是吞噬细胞

B. 细胞②是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C. 细胞③是记忆细胞,再接触该抗原时可迅速增殖分化

D. 细胞④寿命比较长,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为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P一脯氨酸;K一赖氨酸;R一精氨酸

A.突变型的产生是枯草杆菌的基因发生碱基对缺失或增添的结果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的结合,抑制了枯草杆菌细胞的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表明枯草杆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D.突变型枯草杆菌与野生型枯草杆菌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一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

B.实验二证明顶端产生的生长素能向下运输

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分布不均

D.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是生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是生态学家对某草原灰鼠跟踪调查25年,绘制种群λ值的变化曲线。图2是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 2

1)草原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等的差异,草原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它们常呈___________分布。

2)该灰鼠在0~5年间种群数量呈现__________型增长,第20年的种群数量_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第15年的种群数量。

3)下表是生态学家绘制图1曲线时使用的调查方法及部分数据。

捕获数/

标记数/

初捕

32

32

重捕

36

4

(注:调查总面积为2hm21hm2≈10 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灰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

该草原灰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hm2,生态学家调查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

事实上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

4)图2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鹰和蛇的关系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态村建立了立体农业生态系统,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下面是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人工提供饲料的能量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沼气池中产生沼气的生物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__

2)鸡粪可作为鱼的饲料,鸡粪中的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填“榕树“鸡”或“鱼”)同化的能量。

3)与单一农业相比,该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的水草、榕树、鱼和鸡等全部生物可构成一个群落。群落是指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①⑥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表示地理隔离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B. b过程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c过程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

D. 渐变式和爆发式的形成新物种,都需要d环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触(轴突)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下图表示离体的联结起来的两个兴奋性神经元。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Na+浓度的分布特征是细胞外的Na+浓度____(填“高于”或“低于”)细胞内的。神经纤维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____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2)给予B点一个有效刺激,图中的 ___(填字母)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刺激DB点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

(3)神经冲动在C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 _______

(4)神经递质和激素都在动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相同点表现在____(答出2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