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增加产热能力是非冬眠的小哺乳动物适应寒冷环境的一种生存对策,其中非颤抖性产热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褪黑激素和短光照对非颤抖性产热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基本操作:用于实验的小鼠雌雄各半,喂以标准鼠饲料,并添加少量胡萝卜,控制室温为23℃,实验中动物单笼饲养.
实验步骤:
褪黑激素处理组:12/12(小时)光/暗,每日在光照 12 小时后,于腋下注射含 12.5 μg褪黑激素的 1% 酒精生理盐水0.1ml.
短光组:10/14 (小时)光/暗.
动物驯化四周,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各组平均值)
组别 动物数
(只)
体重 静止代谢率
(ml O2/g?h)
非颤抖性产热
(ml O2/g?h)
实验前 实验后
褪黑激素组 6 34.3 39.1 5.45 9.97*
短光照组 6 32.6 32.5 6.58 10.65*
(1)有同学分析表中数据,认为不能获得“褪黑激素和短光照使非颤抖性产热增加”的结论,你认为他的观点
 
(是、否正确),理由是
 

(2)实验中控制室温为23℃主要是
 

(3)如褪黑激素能使小鼠非颤抖性产热增加,控制产热增加的中枢位于
 
,在内外因素作用下,肝脏细胞中与产热有关的
 
(细胞器)数量增多,血液中
 
(激素)的含量也会增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专题:
分析:生物学科学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和单一变量原则,动物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寒冷环境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该同学的观点正确,因为实验中没有设置12/12 (小时)光/暗处理的一组小鼠,不能排除光照的影响.
(2)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需要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避免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对小鼠非颤抖性产热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3)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细胞内线粒体主要进行有氧呼吸,绝大部分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维持体温,温度降低,线粒体的数量会增加,同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加,促进新陈代谢的进行,增加产热.
故答案为:
(1)正确    缺少对照组,应增加12/12 (小时)光/暗处理的一组小鼠
(2)避免了因为温度不同对小鼠非颤抖性产热的影响
(3)下丘脑    线粒体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蛋白质和淀粉彻底水解产物分别是(  )
A、多肽和葡萄糖
B、氨基酸和葡萄糖
C、多肽和麦芽糖
D、氨基酸和麦芽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①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④调细准焦螺旋及反光镜,直至物像清晰为止 
⑤调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防止高倍物镜压碎装片.
A、②③⑤①④B、②①③④
C、②⑤①③④D、②③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实验一:
(1)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此容器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和光照的有无.
①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经过不同时间的照光后,将小球藻放入沸酒精中处理,其目的是
 
,从而使小球藻中的化合物停留在暗反应的某一阶段;然后分离出各种化合物,测定其放射性.上述实验是通过控制
 
来探究14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
②光照30秒,14C 出现在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和六碳化合物、七碳化合物等20余种化合物中;而当把光照时间缩短为5秒时,14C主要出现在一种三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中,这说明
 

③为探究固定CO2的化合物,改变某实验条件后,发现一种C5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由此得出固定CO2的物质是这种C5
实验二:
(2)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物质和能量的转移,见图.在适宜光照下照射a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dm2?h).
①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假设实验选定叶片数目为3)
 

②a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M)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研人员取生长在同一位置、大小相近的二倍体和四倍体草莓叶片,观察并统计两种植株叶片气孔长、宽度和密度,得到如表:
倍性 气孔长度/μm 气孔宽度/μm 气孔密度/个?mm-2
二倍体 22.8 19.4 120.5
四倍体 34.7 29.6 84.3
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四倍体植株的气孔的特点是
 
.联系多倍体植株的特点,从物质合成的角度分析,四倍体植株气孔呈现上述特点的意义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提取与分离及光合作用相关的问题.
(1)迁移率(Rf)是用纸层析法分离混合色素中各种成分的重要指标,也可用于各色素的鉴定,迁移率=
色素移动距离
溶剂移动距离
.根据下表数据求出色素3的迂移率(Rf)是
 
;色素1的名称是
 
,其迁移率最高的原因是
 

表1  叶绿体中色素层析结果(部分数据)
溶剂移动距离 色素1移动距离 色素2移动距离 色素3移动距离 色素4移动距离
实验组1 7.8 1.9
实验组2 8.2 1.5
实验组3 8.0 1.4
平均移动距离 8.0 7.6 0.8
迁移率(Rf) 0.95 0.53 0.10
(2)如图为某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

在温度适宜、水分供应允足的条件下,表示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最合适的是
 
曲线;曲线B显示了植物在气温过高时发生的“午睡”现象,为避免或减轻作物“午睡”的影响,生产中常采取的简便易行的措施之一是
 
,从而达到增加作物产量的目的.如果白天云量变化不定,则
 
的日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给某盆栽植物合理施肥后,再过多浇水,结果发现叶片变黄,且长势较差.某学习兴趣小组对其成因和影响进行了如下研究:将该植物种植在完全营养液中,研究发现若向营养液中通入足量空气,则植物生长正常;若不通空气且液面覆盖油层(植物不吸收不利用),则会在一段时间后出现上述症状.

(1)该兴趣小组的实验目的是探究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研究发现,在上述不通空气的实验中,在一定时间内,液面下的植物部分释放CO2的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请据图分析:该植物的无氧呼吸最终产物有
 
和能量(ATP),液体中的氧气被植物消耗尽在
 
(a点以前/a点/a点以后).
(3)叶片变黄的原因可能是影响到根对
 
等元素的吸收,导致叶绿素合成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测出叶片附近CO2含量变化规律如图二所示,与正常叶片在同种情况下相比,A、B两点已经分别向
 
移动了(不考虑叶片变黄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对下列四幅曲线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时该植物的O2生成量为N1
B、图2中a点植物叶肉细胞内不发生光合作用,b点表示光合作用最强
C、由图3可看出,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内斗争也最激烈
D、若图4表示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元素,可以用来合成下列哪种物质(  )
A、葡萄糖B、核糖
C、脂肪D、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