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血液pH通常在6.7~7.5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加深加快将CO2排出

分析 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
(1)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解答 解:A、正常人体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A错误;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碳酸是一种弱酸,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B正确;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反应形成NaHCO3,过多的碳酸氢盐可由肾脏排出,C正确;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加深加快将CO2排出,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尤其是血浆pH,掌握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原理,同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叶绿体、线粒体及其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色素分布于基粒,酶分布于基质
B.线粒体的内膜中蛋白质的含量比外膜高,表明其功能比外膜更复杂
C.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95%以上来源于线粒体,叶绿体中消耗的能量也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D.线粒体和叶绿体外面都有两层磷脂分子,保证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高效地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光照与黑暗处理情况见下图所示(A、B、C三组光照与黑暗处理时间相同).结果是A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M%;B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0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这样处理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该四组实验中,对照组是D组,其中A组的结果中M对应数字应为50.
(3)光照期间,能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填“光反应”或“暗反应”或“光反应和暗反应”).
(4)可以判断,单位光照时间内,B组和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都高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B组和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70%和94%.
(5)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ATP和[H]能够及时利用与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农场种植的H品种玉米自交后代中,发现了叶片颜色为黄绿色的变异植株.此变异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开花前死亡.请分析回答:

(1)有研究者提出:玉米叶片为黄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取等质量的黄绿色叶片和正常的绿色叶片,分别加入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研磨、过滤得到滤液;再用纸层析法分离滤液中的色素.若黄绿色叶片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如图中的乙(甲,乙)所示,则说明上述假设成立.
(2)研究者对上述变异有两种假设:
假设1: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酶的基因(M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假设2:叶片黄绿色是由于“含M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
研究者让H品种玉米进行单株自交,其中某株玉米所结种子再种植,子一代中叶片黄绿色有123株,叶片绿色有363株.
①上述性状分离结果可用假设1和2(填1、2或1和2)解释.
②若假设1成立,则叶片黄绿色变异为隐性(显性,隐性)突变.检测该变异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不能用测交实验,理由是黄绿色植株开花前死亡.
③假设2所述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若在上述H品种玉米植株的幼嫩花药中观察到图2染色体图象,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则证明假设2可能成立.
(3)若绿色玉米种植在缺乏镁元素的土壤中,也会出现黄绿色玉米植株,此现象属于(属于/不属于)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已知控制卵色的B基因(黑色)对b基因(白色)为显性.雄性(性染色体为ZZ)家蚕利用饲料效率高,茧丝质量好,但是在卵期很难分辨 雌雄,育种工作者经过如图过程获得新品种丙,实现了通过卵色直接分辨雌雄.请回答:

(1)过程①是用X射线处理甲蚕蛹获得乙,乙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异位.
(2)过程②是用经辐射的甲蚕和表现型为白卵雄蚕交配,若F1中黑卵都发育成雌性(♀),白卵都发育成雄性(♂),
则说明该蚕已变异成乙,且子代中可以得到丙.
(3)养蚕人在选种时,用纯系白卵家蚕和丙杂交,淘汰所有黑色 卵即达到筛选出 雄蚕的目的.
(4)家蚕常染色体上另有一对基因 $\frac{R}{r}$,也参与控制卵色,b 基因纯合时一定为白卵.科技 人员用没有发生染色体变异的家蚕完成了下表所示杂交试验.请回答:
亲本F1F2
杂交组合雌(♀)×雄(♂)黑卵黑卵数白卵数红卵数比例
白卵蚕蛾×红卵蚕蛾全部1 5566625039:4:3
红卵蚕蛾×白卵蚕蛾全部1 8358276439:4:3
①控制卵色性状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B/b、R/r)遵循 (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组 合定律.亲本中红卵蚕蛾基因型为BBrr.
②若要验证 F2 中白卵个体的基因型,可让其与 F1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预测结果及结论:若后代卵色及比例为黑卵:白卵=1:1,则白卵个体的基因型是bbRR.
若后代卵色及比例为黑卵:白卵:红卵=3:4:1,则白卵个体的基因型是 bbRr
若后代卵色及比例为黑卵:白卵:红卵=1:2:1,则白卵个体的基因型是bb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与神经元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虽然每个神经元都只有一个轴突,但突触结构却有多个,说明1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其他神经元构成连接
B.突触的连接方式只有轴突-细胞体
C.神经纤维外部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D.正常情况下,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中,能正常完成的生理活动有几项(  )
①基因突变;
②合成RNA聚合酶;
③核糖核苷酸→mRNA;
④钾离子主动运输进细胞;
⑤染色质→染色体;
⑥[H]+O2→H2O;
⑦H2O→[H]+O2
⑧渗透作用.
A.3项B.4项C.5项D.6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细辛是一种适宜在森林下腐质层深厚处生活的植物,滨藜是一种适宜在沙漠环境生活的植物.下左图是这两种植物(用甲、乙表示)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曲线,下右图表示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左图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O、b1、b2、c)下的生理状态.据图回答:

(1)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Ⅱ、Ⅳ状态对应的光照强度依次是b2、0(填左图字母).
(3)假如滨藜、细辛两种植物叶绿体中的基粒大小和基粒类囊体层数存在较大差异,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含有较大基粒和较多类囊体层数的植物是细辛.
(4)漫射光环境中,光线以较短波长的光占优势.图3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暗带部分表示被吸收的光线),则滨藜、细辛两种植物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较大的植物是滨藜.
(5)生产实践中经常在大棚中栽培乙植物.若图1表示大棚 内乙植物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则d点之后限制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若要改变这一限制因素,提高乙植物的产量,通常采用增施有机肥料(如农家肥)的方法,其原理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将有机肥料分解,放出CO2;增施有机肥后,若保持温度不变,则d点将发生的移动情况是向右上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
A.封山育林,大量繁殖,禁止捕猎
B.让当地人大砍大种,狂捕乱猎,先富起来
C.实行有计划地开采和利用
D.砍掉原有林木,营造人工树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