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用除去DNA的滤液进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首先用图甲装置对滤液进行处理,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
B. 图乙装置的试管中收集到的液体中最先得到的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C. 用图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管收集5 mL,连续收集
D. 图丙装置中电泳法分离提纯血红蛋白的原理是血红蛋白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向一极移动
【答案】A
【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甲图是血红蛋白的透析过程即血红蛋白的粗分离目的是去掉分子量较小的杂质,图乙是用凝胶色谱法对蛋白质进行纯化操作的示意图,目的是去掉分子量较大的杂质,图丙为电泳法提纯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步骤一般包括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等四步;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红细胞内除水分外约90%是血红蛋白,因此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材料;样品处理过程一般包括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透析等;对蛋白质的纯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使用最多的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图甲装置为透析法,通过对滤液进行处理,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A错误;图乙装置为凝胶色谱法,试管中收集到的液体中最先出现的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B正确;用图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管收集5mL,连续收集,C正确;丙装置中电泳法分离提纯血红蛋白的原理是血红蛋白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向一极移动,D正确;故选A。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肠道微生态系统中的菌群失调是肥胖、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诱因。为探究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
(1)某些肠道益生菌能分解人体难以消化的膳食纤维并产生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丁酸可以作为_______分子,与肠壁细胞内的丁酸分子受体结合,加速细胞利用氧气,从而造成肠道中的缺氧环境,从而有利于益生菌在与有害菌的_______中占有优势。
(2)为进一步验证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辅助糖尿病治疗的效果,我国科研人员将43位糖尿病患者_______分为两组进行实验。请选填下面的字母,完成实验方案。
a.常规膳食 b.高纤维膳食 c.阿卡波糖(一种口服降血糖药物) d.注射胰岛素
分组 | 实验对象 | 实验处理1 | 实验处理2 | 检测 |
对照组 CDD (U) | 16位糖尿病患者 | ① | ② | 处理前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 |
实验组 (W) | 27位糖尿病患者 | 阿卡波糖 | ③ |
____________
(3)研究结果证实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具有辅助治疗效果。科研人员提取上述两组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进一步检测肠道微生物的乙酸、丁酸合成相关酶基因的拷贝数(与乙酸、丁酸合成量正相关),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研究者得出“高纤维膳食提高乙酸和丁酸合成量,均能增强治疗效果”的结论。请评价由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否严谨?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精子载体法是一种低成本、简单快速制备转基因动物的方法,外源基因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基因整合,一种是直接整合到精子的基因组中;另一种是通过精子携带进入卵细胞,然后整合到受精卵的基因组中。科学家利用这种方法将能催化植酸水解的植酸酶的基因导入小鼠体内,大大提高了小鼠对食物中的磷的分解和吸收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过程是将外源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实现的基因整合。
(2)上述培养含有植酸酶基因的小鼠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三点),该转基因小鼠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
(3)体外扩增外源DNA可利用_____________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若要将外源DNA扩增5次,需要消耗每种引物的数量为______个。可通过检测小鼠的粪便中P元素的含量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若检测的粪便中P元素的含量显著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没有导入外源基因的小鼠,说明目的基因成功表达。
(4)若要获得多个基因型完全相同的胚胎可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在对囊胚期的胚胎分割时,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人从一个野生型红眼果蝇种群中偶然发现了朱红眼(a)、亮红眼(b)两个隐性突变型个体,已知a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上,但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现利用纯合亮红眼雄果蝇和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实验结果,亮红眼突变基因b___________(填“在”或“不在”)2号染色体上,做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该杂交实验中纯合朱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F2突变型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2)若该果蝇的正常刚毛(D)和小刚毛(d)、裂翅(E)和直翅(e)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正常刚毛裂翅、②正常刚毛直翅、③小刚毛裂翅。假设D/d、E/e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1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图中A~C表示相关物质;图2是为确定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中的哪个反应间接依赖光,科学家利用小球藻进行的实验结果。请回答:
(1)图1中C代表的物质为________,B为________。当外界CO2浓度升高时,短时间内B的含量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不变”)。
(2)光反应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_____________中被暗反应所利用。图2结果显示,暗反应阶段间接依赖光照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CO2固定”、“C3还原”),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A、B、C、D 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据图回答: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答图中字母),B 与动物细胞表面的________有密切关系。据图可总结出细胞膜的功能有_____、_____和_____。
(2)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浓度大约为血浆中的 10-20 倍,图中表示碘进入细胞内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填字母标号),图中可表示 CO2 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填字母标号),影响 CO2 跨膜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3)N是植物细胞需要的大量元素,为探究植物细胞吸收NH4+是否需要能量,请完善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球藻细胞,放入含放射性14N 标记的 NH4+完全营养液中进行培养。
B、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细胞________,其他条件与甲组相同且适宜。 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甲乙细胞中 14N 放射性强度。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A、若甲乙两组细胞中____________,则说明植物细胞吸收 NH4+不需要能量
B、若甲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植物细胞吸收 NH4+需要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烯烃在金属卡宾催化下发生烯烃复分解反应,化学家将其形象地描述为“交换交谊舞舞伴”。其原理如下:C2H5CH=CHCH3+CH2=CH2C2H5CH=CH2+CH2=CHCH3,2C2H5CH=CHCH3C2H5CH=CHC2H5+ CH3CH=CHCH3。
以下是由烯烃A(C5H10)合称酯M和酯N的路线:
完成下列填空:
(1)Q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Q→D的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Q的合成路线(合成路线的表示方式为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F→G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反应。
(4)写出G→N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机物X的苯环只有一个侧链且不含甲基,写出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
(6)有机物Y是D的同分异构体,1mol Y与足量的新制氢氧化铜完全反应得到2mol沉淀,Y烷基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写出Y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的植物细胞的电镜照片,据图判断(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中有染色单体.
B.该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中的DNA正在复制
D.箭头所指位置正在形成细胞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