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据图回答:

(1)当叶肉细胞处于图Ⅱ甲点状态时,可以发生图Ⅰ中的哪些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如f、g还有ha.
(2)当叶肉细胞处于图Ⅱ中乙至丙段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当达到丁点后,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温度、矿质营养、水(答出一点即可).
(3)当叶肉细胞处于图Ⅱ丙点状态时,叶绿体内消耗的CO2(c)来自图I中h和b 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
(4)图Ⅰ物质A是丙酮酸和[H].如果在图Ⅱ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升高.
(5)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需要外界的能量供应.从能量输入叶肉细胞到能被生命活动所直接利用,其能量转移的具体途径是: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6)写出图Ⅰ细胞中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分析 图Ⅰ分析可知,左图是线粒体,右图是叶绿体.a表示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表示细胞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c表示叶绿体吸收的二氧化碳,d表示叶绿体释放的氧气,e表示细胞释放到大气中的氧气,f表示细胞从大气中吸收的氧气,g表示线粒体吸收的氧气.
图Ⅱ分析可知,甲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去向是h、a;乙点: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去向是h、c;丁点:光合作用达到饱和点,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共同加入叶绿体,即进入叶绿体的二氧化碳总量是h、c、b;甲乙之间: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去向是h、a、c;乙丁之间: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共同加入叶绿体,即进入叶绿体的二氧化碳总量是h、c、b.

解答 解:(1)在图Ⅱ甲状态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从外界吸收氧气,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因此图Ⅰ中发生的过程是:细胞从环境中吸收氧气(f),线粒体吸收氧气(g),线粒体释放二氧化碳(h),细胞释放二氧化碳(a).
(2)图Ⅱ中乙-丙段时,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大,说明该阶段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丁点以后,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不再增强,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可能是CO2浓度、温度、矿质营养、水.
(3)当叶肉细胞处于图Ⅱ丙点状态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叶绿体内消耗的CO2(c)来自图I中h叶绿体吸收的二氧化碳和b细胞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
(4)分析图Ⅰ中可知,物质A是葡萄糖酵解的产物并进入线粒体中继续反应,因此为丙酮酸和[H].在图Ⅱ的丁点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不能产生[H]和ATP,三碳化合物还原受阻,而二氧化碳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仍然进行,因此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升高.
(5)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6)图Ⅰ细胞中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 $\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故答案为:
(1)ha
(2)光照强度          CO2浓度、温度、矿质营养、水(答出一点即给分)
(3)h和b
(4)丙酮酸和[H]升高
(5)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或ATP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中化学能)
(6)C6H12O6+6O2+6H2O $\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注重生命活动的动态过程:抓住动态过程中变化的主体,明确主体变化的特点、原因、意义等,特别要明确动态过程中相关“点”,及其顺序关系,还要注意动态过程中有关“量”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不可能造成组织水肿的是

A.患有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

B.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C.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多

D.药物或食物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请回答下面有关实验的问题.
I.某活动小组在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得到清晰的四个物像如下图.

(1)若④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图象,则观察的细胞是实物的600倍.
(2)若每次操作不调节反光镜,看到清晰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和应用光圈最大的分别是
①,④.
(3)图象②到③的观察,换用高倍物镜后,需调节细准焦螺旋才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4)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时,可直接在高倍镜下看到的是叶绿体,另一种细胞器需用健那绿试剂染色后呈蓝绿色色方可观察到.
II.蛋白质的空间构型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过碱、过酸、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现提供: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等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1)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A、B,向A、B两试管中各加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向A试管中加5滴蒸馏水,向B试管中加入等量无水乙醇,混匀后向A、B两试管再加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5min;
③将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混合配制成斐林试剂;
④从温水中取出A、B试管,各加入1mL配制好的试剂并摇匀,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A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中无,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变性;
②若A、B中都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变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各项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是(  )
A.池塘中的一条鱼
B.鱼的红细胞
C.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和脂质分子
D.池塘中的水、泥沙等因素以及池塘中生活的鱼等各种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抗利尿激素(ADH)是9肽,能促进集合管上皮细胞中含水通道蛋白的小泡可逆性移至并整合到管腔膜上,以调节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而水在基侧膜可自由通过.如图为抗利尿激素作用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神经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的有效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2)图中X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蛋白质),抗利尿激素可以与之特异性结合并引发细胞内一系列反应,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
(3)含水通道的小泡与管腔膜的可逆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图中H2O分子通过管腔膜和基侧膜的运输方式分别为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
(4)研究发现某病毒的一种表面抗原与x结构非常相似,当人体感染该病毒后,产生的抗体 (物质)可与x特异性结合,使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 (增强、减弱),从而使机体无法维持水平衡,这种免疫系统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的科学技术成果与所运用的科学原理有错误的是(  )
A.“黑农五号”大豆品种--基因重组
B.宜城流水镇的无子西瓜--多倍体育种
C.襄州程河种植的抗虫棉--基因工程
D.宜城燕京高产啤酒酵母菌--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在于阻断种群个体间的交配
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可遗传变异的方向
C.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
D.若两个动物可以进行交配并产生后代,则说明这两个动物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中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刺激X最可能是指血糖含量降低
B.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一旦作用于靶细胞即被灭活
C.结构②最可能是下丘脑
D.激素不作为细胞结构,只能改变代谢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由兔、草、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
A.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
C.兔子死后被分解者分解释放D.流入到狐体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