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据图分析,甲表示抗原,乙表示杂种细胞,表示杂交瘤细胞,丁表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时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之一,此过程中需要先注射抗原,使生物体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再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并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大量增殖的杂交瘤细胞,最后经过体内和体外培养获取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的优点.
3、单克隆抗体的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两次抗体检测:专一抗体检验阳性.
解答 解:(1)据题干可知:实验小鼠注射的甲是能与抗人体胃癌的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即胃癌抗原,向实验小鼠注射的物质甲,目的是使小鼠产生相应的B淋巴细胞.利用聚乙二醇(化学法)、灭活的病毒(生物法)和电激(物理法)可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
(2)细胞两种混合后会出现3种融合细胞,瘤细胞-瘤细胞、B细胞-B细胞、杂交瘤细胞.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融合后的细胞进行筛选,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均不能生长,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故选择培养的目的是获得杂交瘤细胞,这种细胞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3)据图分析,制备抗胃癌单克隆抗体的基础是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
故选:
(1)胃癌抗原 用灭活的病毒诱导细胞融合
(2)3 杂交瘤细胞 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3)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
点评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单克隆抗体的知识要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所示.侦测期间植物有时有照光(固定的光照强度),有时则是处于完全黑暗中,测得连续60分钟内氧气浓度变化的结果如图B所示曲线(液滴移动距离已换算为ppm).
(1)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在 分钟测定时间点,装置内的氧气浓度为250ppm.
(2)在最初10分钟时段,瓶内植物进行 作用.在第40分钟时,植物 (有/没有)光照,你的判断理由是 .
(3)在实验过程中某段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图曲线的 (A.15﹣35分钟/B.40﹣60分钟)时间段内获得的.
(4)如果该植物后30分钟的呼吸速率平均值与前20分钟呼吸速率平均值相同,则该植物后30分钟内真正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 ×103ppm/小时(用O2的生成速率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的 b→a→b 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 |
B. | 甲图的 b→a 与丙图的 b→a 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 |
C. | 图中的 a→b,由于 DNA 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 |
D. | 最适合用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是植物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 |
B. | ②在细胞膜中的位置是不变的 | |
C. | 细胞的识别功能与图中物质①有关 | |
D. | 有②参加的跨膜运输不一定是主动运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乙、丙、丁 | B. | 甲、乙、丁 | C. | 甲、乙、丙 | D. | 甲、丙、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平板划线法和涂布平板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只能应用于固体培养基接种 B.都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C.接种培养后均可获得单菌落 D.接种用具都需进行严格灭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