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阅读下述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我国第一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自2004年11月开始执行。卫生部发布该原则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医师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如长期或过量使用抗菌药,可能导致病菌    增强。在此过程中.抗生素起      作用,其实质是                                

 (2)现已从临床上获得某疾病的致病菌株(已知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抗生素单独与联合使用对该致病菌株的影响”,制定了实验方案(供选抗生素:青霉素、头孢霉素;其他实验用具根据需要选择)。

①你认为该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至少写出三项)

②简述该研究的主要意义:                                 

③请进一步完成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第一步:配制细菌培养基四只编号为A、B、C、D,并利用高压蒸气灭菌。

第二步:                                                  

第三步:                                                  

④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至少写出两种)                         

(1)抗药性    选择    使抗药基因频率在种群中提高

(2)①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结果预测、报告交流形式等

②提高抗生素使用的针对性等

③第二步:将致病菌株培养液适当稀释后,各取1 mL菌液均匀涂布在上述四只培养基中,向A中全部涂布少量青霉素、向B中全部涂布少量头孢霉素、向C中同时全部涂布少量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

第三步:将A、B、C、D四只培养基一起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各培养基中致病菌生长状况(菌落)

④a.若A、B、C三只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状况较D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状况差,说明抗生素具有抑菌作用;

b.若C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状况较A、B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状况都要好,说明单独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好于联合使用;

c.若C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状况较A、B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状况都要差,说明抗生素单独使用的效果不如联合使用;

d.若C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状况与A、B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状况相近,说明抗生素联合与否,与抗生素的作用效果无关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达尔文进化观点可知,菌体存在抗药性变异个体,在使用抗菌过程中,进行了选择,淘汰掉不具抗药性个体,保留下来的个体得到加强。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对照实验遵循的原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习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后请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细胞膜常常在被脂质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
材料二:在人体血液中如果有细菌入侵,就会被白细胞吞噬,而它们从来不吞食血液循环中自已正常的细胞。开花植物的雌蕊只能接受同种植物的花粉进行受精。
材料三: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相结合。使它们分别产生绿色荧光。将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时一半成绿色,另一半成红色,但在37℃水浴中保温40分钟后,融合细胞上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均匀分布。
材料四: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抢乌贼神经纤维内注入微量的放射性核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加入抑制酶活动的药物,则24Na外流迅速停止。当向中毒的神经纤维内注射新鲜ATP时,24Na又重新进出,直到ATP用完。
材料五:科学家用丙酮提取细胞膜的脂质,并将它在空气一水界面上展开时,发现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1)材料一说明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功能。
(3)材料三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说明物质跨膜进入细胞的方式之一是_________,这种方式需要_______条件。
(5)材料五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______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后请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细胞膜常常在被脂质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

材料二:在人体血液中如果有细菌入侵,就会被白细胞吞噬,而它们从来不吞食血液循环中自已正常的细胞。开花植物的雌蕊只能接受同种植物的花粉进行受精。

材料三: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相结合。使它们分别产生绿色荧光。将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时一半成绿色,另一半成红色,但在37℃水浴中保温40分钟后,融合细胞上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均匀分布。

材料四: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抢乌贼神经纤维内注入微量的放射性核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加入抑制酶活动的药物,则24Na外流迅速停止。当向中毒的神经纤维内注射新鲜ATP时,24Na又重新进出,直到ATP用完。

材料五:科学家用丙酮提取细胞膜的脂质,并将它在空气一水界面上展开时,发现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1)材料一说明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功能。

(3)材料三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说明物质跨膜进入细胞的方式之一是_________,这种方式需要_______条件。

(5)材料五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______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后请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细胞膜常常在被脂质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
材料二:在人体血液中如果有细菌入侵,就会被白细胞吞噬,而它们从来不吞食血液循环中自已正常的细胞。开花植物的雌蕊只能接受同种植物的花粉进行受精。
材料三: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相结合。使它们分别产生绿色荧光。将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时一半成绿色,另一半成红色,但在37℃水浴中保温40分钟后,融合细胞上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均匀分布。
材料四: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抢乌贼神经纤维内注入微量的放射性核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加入抑制酶活动的药物,则24Na外流迅速停止。当向中毒的神经纤维内注射新鲜ATP时,24Na又重新进出,直到ATP用完。
材料五:科学家用丙酮提取细胞膜的脂质,并将它在空气一水界面上展开时,发现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1)材料一说明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功能。

(3)材料三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说明物质跨膜进入细胞的方式之一是_________,这种方式需要_______条件。

(5)材料五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______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后请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细胞膜常常在被脂质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

    材料二:在人体血液中如果有细菌入侵,就会被白细胞吞噬,而它们从来不吞食血液循环中自已正常的细胞。开花植物的雌蕊只能接受同种植物的花粉进行受精。

    材料三: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相结合。使它们分别产生绿色荧光。将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时一半成绿色,另一半成红色,但在37℃水浴中保温40分钟后,融合细胞上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均匀分布。

    材料四: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抢乌贼神经纤维内注入微量的放射性核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加入抑制酶活动的药物,则24Na外流迅速停止。当向中毒的神经纤维内注射新鲜ATP时,24Na又重新进出,直到ATP用完。

    材料五:科学家用丙酮提取细胞膜的脂质,并将它在空气一水界面上展开时,发现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1)材料一说明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功能。

    (3)材料三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说明物质跨膜进入细胞的方式之一是_________,这种方式需要_______条件。

    (5)材料五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______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