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试题】荔枝果皮褐变是限制长期储运、降低品质的主要因素。经研究,pH是影响果皮褐变的环境因素之一,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1)不法商贩对已经褐化的荔枝使用硫酸处理能够欺骗消费者,其原因是:_____
(2)有人认为酸性溶液可能会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完善实验方案。
①实验材料:新鲜荔枝若干、pH为1.7的缓冲液、清水、恒温设备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同种的新鲜荔枝随机分为2组,其中A组加_________________,B组加清水,两组都在________(填“常温”或“低温”)条件下保存。
第二步:3天后将B组的清水换成______, 20分钟后观察A、B组的褐化程度。
③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A组的褐化程度__________(填“明显大于”“明显小于”或“基本等于”)B组,说明酸性溶液能通过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达到降低褐化的作用。
若A组的褐化程度________________(填“明显大于”“明显小于”或“基本等于”)B组,说明酸性溶液不能通过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达到降低褐化的作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高二文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这种信号称为
A.静息电位 B.反射 C.神经冲动 D.反射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兴趣小组采用以下装置探究了温度对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影响,在培养装置中放置了相同体积的葡萄糖溶液,并留有相同体积的空气,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如图表所示,请根据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回答:
(1)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酵母菌进行______的结果,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强度的指标是 。
(2)试管中加水的目的是 ,由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呼吸有关的酶最适温度在 温度范围内。
(3)若要确认酵母菌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可以检测培养液中是否含有 ,所用的试剂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用溶液培养法培养水稻和番茄,检测溶液中各种离子的初始浓度和培养结束后浓度,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知同一植物对不同矿质离子的吸收量不同
B. 可知不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量不同
C. 可知植物吸水和吸收矿质离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 可知水稻是高Ca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细胞质基质具有胶体性质,包含多种酶,且具有流动性
B.细胞液中不含蛋白质,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细胞骨架由蛋白纤维组成,具有维持细胞形态等作用
D.细胞器的组成成分中都有蛋白质,但不一定由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加试题】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主动转运过程所需能量均由ATP提供
B. 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时载体蛋白的形状均会发生改变
C. 氨基酸从上皮细胞到组织液的方式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
D. 由上图可知线粒体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均匀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⑤的生理活动都要消耗④产生的ATP
B. ④⑤中需要的蛋白质都来自于图中的①
C. 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形成需要经历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D. 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会运送到高尔基体及细胞其他部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任何系统都有边界,边界对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新疆石河子一中高一上学期周考生物1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磷脂、蛋白质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在图示结构上
A. 可完成光反应的过程
B. 生物膜可能为叶绿体内膜
C. 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化学能→热能
D. 产生的ATP可用于主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