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散居型飞蝗体色呈现绿色,主要由黄—蓝色素形成。群居型呈黑色,是在散居型绿色基础上,增加红色素形成的。散居型飞蝗一般形不成螅灾,群居型易导致蝗灾。研究发现,在群居型和散居型蝗虫体内有一种β胡萝卜素结合蛋白(CBP),它与β胡萝卜素的结合与分离受到飞蝗种群密度的调控,在蝗虫体色的转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βCBP在两种蝗虫中的表达差异巨大,作用机制如图所示,请回答:
(1)科学研究中常通过调查蝗虫的幼虫——跳蝻来估计其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为__________。
(2)βCBP与β胡萝卜素的结合与分离受到蝗虫种群密度的调控,种群密度____(“高”“低”)时,βCBP含量__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红色素合成增加使蝗虫呈黑色。
(3)对于散居型蝗虫而言,蓝—黄色素的含量增加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在群居型蝗虫中,红—蓝—黄色素的含量增加有利于蝗虫大种群对天敌发出警戒信号,同时有利于同种个体之间的相互识别,这说明蝗虫种内关系存在__________,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
(4)群居型蝗虫大规模爆发时会对农作物造成极大的危害,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__________。
【答案】样方法 高 上升 形成保护色,有利于在绿色背景中隐藏,减少被捕食 种内互助 信息传递 喷洒农药;利用蝗虫的天敌,减少蝗虫数量;使用蝗虫孢子虫、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利用家禽防治蝗虫
【解析】
根据图示分析,蝗虫CBP含量增加,导致红色素增加,使蝗虫成黑色,βCB减少导致红色素减少,题干信息“散居型飞蝗体色呈现绿色,群居型呈黑色”。
(1)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
(2)群居型蝗虫成黑色,根据图示,说明当蝗虫种群数量高时,βCBP含增加,导致红色素增加。
(3)散居型蝗虫蓝—黄色素的含量增加形成保护色,有利于在绿色背景中隐藏,减少被捕食;群居型蝗虫中,红—蓝—黄色素的含量增加有利于蝗虫大种群对天敌发出警戒信号,同时有利于同种个体之间的相互识别;这说明蝗虫种内关系存在种内互助的关系,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4)治理蝗虫可以喷洒农药;利用蝗虫的天敌,减少蝗虫数量;使用蝗虫孢子虫、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利用家禽防治蝗虫。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西瓜消暑解渴,深受百姓喜爱。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品种甲、乙都能稳定遗传,如图是几种育种方法流程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③过程依据的原理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B.④⑤育种方式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C.杂种体细胞内含有6个染色体组
D.⑦⑧的育种方式为单倍体育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干旱胁迫下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外源激素对番薯产量的影响,科研人员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移栽后干旱胁迫下喷施ABA(脱落酸)、NAA(生长素类似物)和6-BA(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对番薯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LD表示轻度干旱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浓度的NAA和6-BA均能促进番薯的生长且作用原理相同
B.喷施一定浓度的6-BA对于缓解干旱胁迫对番薯产量的影响更显著
C.在生产实践中,喷施一定浓度的外源植物激素,可以缓解干旱条件下番薯的减产
D.若要探究喷施外源植物激素的最佳时期,需要设置多组移栽后不同时期的处理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包含了12条食物链
B.鹰处于第三营养级
C.优良牧草与杂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
D.要了解某种优良牧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能量、载体数量B.能量、离子浓度
C.载体数量、能量D.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用字母和箭头连接(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连接___________________;无氧条件下的装置连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 结论 | |
装置Ⅱ | 装置Ⅲ | ||
1 | A____ | 不动 | 只进行有氧呼吸 |
2 | B____ | C____ | 只进行无氧呼吸 |
3 | D____ | E____ |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③若用装置Ⅱ、Ⅲ同时开展实验,发现一段时间中,装置Ⅱ液滴移动3格刻度后停止不动,装置Ⅲ的液滴移动了6格刻度,则这段时间装置Ⅱ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例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水稻颖果灌浆期蔗糖分子在珠心表皮细胞和糊粉层细胞之间的运输,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蔗糖分子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珠心表皮细胞
B.S蛋白和O蛋白功能相同结构也相同
C.蔗糖分子进人糊粉层细胞需消耗能量
D.高等植物细胞间物质运输都需膜蛋白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地将废弃采矿区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预期若干年后各种生物会陆续迁入,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随着演替的进行,该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采用____________(填调查方法)调查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数量来评估水质情况,而用____________(填调查方法)调查鲤鱼的种群数量。若该生态系统中没有鲤鱼的天敌,则流入鲤鱼种群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其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_______________。
(3)在繁殖季节,该生态系统中的雄黑斑蛙通过叫声这种________信息求偶,体现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设种群E所含能量为6×1010 kJ,种群B所含能量为3×109 kJ,则种群A所含能量至少是__________kJ。若该食物网中只有E、C、D,且C的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5,则该生态系统供养的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