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不属于人体产热器官的是( )
A. 肝脏B. 骨骼肌C. 脑D. 汗腺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乙表示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物质B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细胞膜的模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
(4)图乙中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曲线②BC段运输速率不再提高的原因是膜上_____________有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都可以利用一定的方法诱导融合,可用模型图表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该过程表示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则甲、乙细胞可用酶解法获取
B. 若该过程表示动物细胞融合,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
C. 若该过程表示制备单克隆抗体,则丙细胞是杂交瘤细胞
D. 以上三个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是葡萄糖进入动物细胞及在细胞内的部分代谢过程;图2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④过程在_____________(部位)中产生水,⑤过程_____________(填“产生”或“不产生”)ATP,癌变细胞摄入比正常细胞多若干倍的葡萄糖,并未使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增加,应是用于图中的__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过程。
(2)图2中C点的二氧化碳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点后二氧化碳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污染物N对绿藻有氧呼吸是否有抑制作用,做了如下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内容:
①设置对照实验:设置清水组和含_____________组加以对照,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测定实验结果:应在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测定浮游绿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为某反射弧示意图;图乙表示兴奋在丁、戊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H表示物质;图丙表示图甲中②点在受到适宜刺激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电流刺激E,可观察到A发生运动反应:若在①处用电流刺激神经纤维,A有反应而E无反应。由此表明E为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结构。
(2)图乙中,若F、G之间距离等于G、I之间距离,刺激G处,电流表①与电流表③相比,电流表______(填“①/③”)的反应滞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刺激I处,电流表②偏转的次数为__________次。
(3)图乙中H为_____________,会通过______________信号的转化引起戊神经元兴奋。
(4)据图丙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多选)。
A.b时刻Na+通道大量开放,膜外Na+大量涌入膜内
B.a—c段形成有关离子的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ATP。
C.若神经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Na+数量减少,c点将上升,静息电位不变
D.c时刻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复杂化合物b,对a和b的准确叙述是
A. a是核糖,b则是核苷酸
B. a是脱氧核糖,b则是核糖核酸
C. a是核糖,b则是核糖核苷酸
D. a是五碳糖,b则是核糖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
B. 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 ③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D. 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某生物体细胞有20个DNA分子,其中1个DNA分子有36000个碱基,则由该DNA分子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中,最多有多少种氨基酸( )
A. 6000 B. 4000 C. 20 D. 12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个体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
A. RRDdFF与rrDdffB. rrddFF和RRddff
C. RrDDff与RrddFFD. RrDdFf和rrddff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