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属于Z2

B. 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 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D. 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若初次捕获60只已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若每只个体平均含4kJ能量,生产者最少应有12000kJ能量才能维持该种群的稳定

【答案】C

【解析】据图生产者、消费者体内的有机物除了被分解者分解外(Z),还有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Y),以及流入下一营养级(X)。X1过程为光合作用,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中,除了一部分通过Y1、Y2、Y3、…Z过程释放的CO2回归大气外,还有一部分贮存在生物体内或者有一部分未被利用;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为10%~20%,按此效率计算,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A. 初级消费者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即生产者,A错误;

B. 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可能有一部分贮存在生物体内或者未利用,因此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不一定相等,B错误;

C. 按照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计算,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C正确;

D. 仅考虑这一种群,初次捕获60只并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则该种群数量有300只,共有能量300×4=1200kJ,至少消耗的能量按20%计算,生产者应有6000kJ,但消费者有多个营养级,实际需要的能量远多于这些,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9世纪80年代,有人撰文介绍某外国著作,称“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其大旨谓:凡植物、动物之种类,时有变迁……不合时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该外国著作是《物种起源》

B. 该外国著作的作者是赫胥黎

C. 该文着力传播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D. 维新派找到了自己的理论武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肝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缺乏,可导致低血糖

B. 线粒体是肌肉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唯一场所

C.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代谢中心

D. 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更新速度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碳排放增加形式的温室效应导致北极海冰的覆盖面积减小,对北极当地物种造成严重威胁,如很多兽群之间彼此远离。下图为北极地区的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北极鳕鱼捕食10kg浮游动物A可增加2.5kg重量,捕食30kg浮游动物B可增加2.5kg重量,但不能推算出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海冰消失造成浮游动物A的栖息地减少,其K值将________,同时,科学家发现北极鳕鱼大量捕食浮游动物B,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该生态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

(2)一般生态系统相比,北极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弱,原因是_____________;碳排放的增加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有关,化石燃料中的能量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属于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大肠杆菌CV101菌株和CV103菌株的营养需求,某团队在营养成分相同的含醋酸盐的培养液中分别接种CV101菌株和CV103菌株,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统计两种菌株的生长状况。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醋酸盐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来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该培养基主要应用是_________;从功能上来看属于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由图可知:更适应醋酸盐培养基环境的菌株是___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若要统计培养30小时后醋酸盐培养基中的CV101活菌数,可采用_______法;为保证能在固体培养基上获得单个菌落,接种前,需取1mL该菌液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探究试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可用_______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合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控制试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_____________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高低。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________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玉米的PEPC 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的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捕获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2 CO2 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后,首先与 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

3 )光照强度低于 8×102μmol·s-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光照强度为10~14×102μmol·s-1时,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是

4 )分析图中信息,PEPC 酶所起的作用是 ;转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 环境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番茄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一类果蔬。但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PG),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给普通番茄细胞中导入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抗PG),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番茄新品种。操作流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通常会用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程②可获得三种土壤农杆菌,除依据质粒上的____________筛选出的含重组DNA的土壤农杆菌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种土壤农杆菌。

(3)从图中可见,mRNA1mRNA2的结合直接导致了____________无法合成,最终使番茄获得抗软化的性状。

(4)目的基因能否在番茄细胞内稳定存在的关键是____________

(5)如果利用上述方法培育出的蕃茄不具抗软化性状,经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发现细胞内有抗PG存在,但检测不到mRNA2分子,可能原因是目的基因(抗PG)上游缺少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反应物A生成产物P的化学反应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假设酶所处的环境条件最适,对于图中曲线分析正确的是(  )

A. ad段表示无酶催化时该反应的活化能

B. 若将有酶催化的反应温度下降10℃,则ab段会缩短

C. 若把酶改成无机催化剂,则图中b点位置会下移

D. bc段表示酶为底物提供的活化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