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尿的形成是持续不断的
B.图中②、③、④合称为肾单位
C.形成尿的过程中,滤过作用发生在③,重吸收作用发生在④
D.②中的液体与血液相比较,主要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答案】D
【解析】解:A、由于血液不停的循环流动,因此尿的形成是持续不断的;
B、图中②(肾小囊)、③(肾小球)、④(肾小管)合称为肾单位;
C、形成尿的过程中,滤过作用发生在③(肾小球),重吸收作用发生在④(肾小管);
D、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物质都会滤过到②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②中的液体与血液相比较,主要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而不是“主要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所以,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②中的液体与血液相比较,主要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故选:D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②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3)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囊、③肾小球、④肾小管.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 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 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灵敏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表面如图1,突触结构两端的表面如图2,每个电表两电极之间的距离都为L,当在图1的P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时,测得电位变化如图3。若分别在图1和图2的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测得的电位变化图正确的是
A. a点对应图5 B. b点对应图3 C. c点对应图3 D. d点对应图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机体局部发炎时,由发炎部位细胞发出信号,使该处的毛细血管壁细胞表达其膜上的P选择蛋白(一种跨膜蛋白),血浆中的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识别、粘附并移出血管(如下图①②③),最后进入感染部位的组织中,吞噬病原体.据图分析回答: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有 和蛋白质.
(2)在毛细血管壁细胞中,合成P选择蛋白的细胞器是 .
(3)①②③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
(4)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能够识别,是因为白细胞膜上的 与P选择蛋白的相互识别作用.
(5)白细胞在感染部位吞噬并消灭病原体的过程属于 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人因感染而引起发烧,一般情况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B.在持续高烧期,病人机体产热速率等于散热速率
C.因机体体温升高,不利于病毒和细菌生存
D.由于体温升高,可能抑制了某些酶的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基本骨架的是 , 由于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
(2)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此实验结果直接证明了细胞膜中的 , 由此能较好地解释细胞膜结构上的性.
(3)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发现,其外膜包含很多称为“孔道蛋白”的整合蛋白,可允许某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物质的这种跨膜方式为 , 体现了生物膜功能上的性.若将线粒体的蛋白质提取出来,脱离膜结构的大部分蛋白质无法完成其生理功能,说明是完成生命活动的基础.
(4)通过其他方法,测得多种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如表:
物质种类 | 蛋白质% | 脂质(主要是磷脂)% | 糖类% |
变形虫细胞膜 | 54 | 42 | 4 |
小鼠肝细胞膜 | 44 | 52 | 4 |
大红细胞膜 | 49 | 43 | 8 |
依据表数据,分析构成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在化学组成上的共同点是 , 主要区别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