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马铃薯是种植广泛的农作物,病毒侵染后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培育脱毒和抗毒的马铃薯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请分析并回答.

(1)马铃薯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可将马铃薯茎尖接种在培养基中,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离体细胞经过
 
 
完成组织培养过程,从而形成脱毒苗.此过程说明植物细胞具有
 

(2)为获得抗病毒的马铃薯植株,往往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病毒复制酶基因转移到马铃薯体内.其过程大致如图所示.
①上述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马铃薯细胞使用了
 
法.导入农杆菌时,首先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这里需要的工具酶有
 
 
,还要用
 
处理土壤农杆菌,使之转变为感受态,然后将它们在缓冲液中混合培养以完成转化过程.目的基因导入马铃薯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要通过检测与鉴定,马铃薯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的检测方法是
 
,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的检测方法是
 
,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的检测方法是
 
;通过做抗病毒接种实验,可以检测马铃薯是否具有抗病毒的特性,属于
 
水平的检测.
②该转基因马铃薯产生的配子中
 
(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目的基因.
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专题: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应用了细胞全能性的原理.
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
脱分化
愈伤组织
再分化
胚状体→植株(新植体).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例:用虫食用棉花,观察其存活情况,来鉴定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
解答: 解:(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需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①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用农杆菌转化法,常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还要用Ca2+处理土壤农杆菌,使之转变为感受态,使外源基因容易导入.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的检测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技术;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的检测方法是分子杂交技术;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的检测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技术.通过做抗病毒接种实验,可以检测马铃薯是否具有抗病毒的特性,属于个体水平的检测.
②由于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不一定会存在导入的目的基因.
故答案为:
(1)脱分化 再分化 全能性
(2)①农杆菌转化法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DNA连接酶  Ca2+DNA分子杂交技术   分子杂交技术 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个体    
②不一定
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知识网络构建的能力,难度适中.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及过程,区分目的基因检测与鉴定,特别是区分分子水平检测的三种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人的细胞正常情况下,肯定存在两条X染色体的是(  )
①精原细胞        ②卵原细胞       ③初级精母细胞     ④初级卵母细胞
⑤次级精母细胞    ⑥次级卵母细胞     ⑦受精卵         ⑧皮肤细胞.
A、①③⑤⑦B、②④⑥
C、②④⑤⑥D、②④⑤⑥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世纪50年代初,查哥夫对多种生物DNA做了碱基定量分析,发现
(A+T)
C+G
的比值如表.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能得出的结论是(  )
DNA来源 大肠杆菌 小麦 猪肝 猪胸腺 猪脾
(A+T)
C+G
1.01 1.21 1.21 1.43 1.43 1.43
A、猪的DNA结构比大肠杆菌DNA结构更稳定一些
B、小麦和鼠的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
C、小麦DNA中(A+T)的数量是鼠DNA中(C+G)数量的1.21倍
D、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DNA碱基组成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最适温度和正常CO2的情况下,测定甲、乙、丙、丁四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丁四种植物中
 
是阴生植 物,判断理由是
 

(2)甲~丁四种植物中
 
最可能是C4植物,可用多种实验方法加以验证.
方法一:
制作该植物过叶脉横切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若视野中看到
 
,则该植物是C4植物.
方法二:
 
对植物照光后的叶横切片染色,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细胞中出现蓝色的淀粉粒,
 
细胞中未出现,则该植物是C4植物.
(3)限制曲线丙AB段光合作用的因素是
 
,限制BC段光合作用的因素是
 
,C点与B点相比,植物体内NADPH的相对含量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某环保研究所搜集了某地4种生物的资料以研究环境污染对当地生物的影响,并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见下表).请回答以下问题:
生物种类 RQ
铅(Pb) 汞(Hg)
A 某种小乔木 0.55 0.75
B 某种植食动物 0.84 1.36
C 某种大型真菌 0.48 0.91
D 某种肉食动物 1.35 2.05
(1)生态系统的成分主要包括
 
.一个封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的
 
,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处行消亡.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若D每增重10kg至少消耗A
 
kg.
(3)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
 
越高,生物铅、汞的浓度也越高,即有毒、有害物质沿食物链传递中具有富集作用.
(4)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需要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RQ),每一种生物的RQ是污染物的摄入剂量与临界水平的比率.RQ<1显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风险,RQ≥1则显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请运用表中RQ值预测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铅、汞对4种生物生存都有影响,铅、汞会威胁
 
生物的生存,而
 
的威胁更为严重.生态系统在铅、汞的影响下,其稳定性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所示).

(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B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两个);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
 
点.
(2)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24 29 32 34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
 
段获得的.
(3)图B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C3的生成量
 
,发生的场所是
 

(4)该组同学发现用装置A测定的光合作用的速率比实际值偏低,原因是:
 
.为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设置了对照组,对照组应置于
 
条件下,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测得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李明是一名生物爱好者,一次他在重复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他选取豌豆的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全为高茎.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但分离比并不是预期的3:1,而是出现了高茎:矮茎=35:1.他对这一现象非常感兴趣,并利用所掌握的遗传学知识对此现象进行分析,还设计了实验加以验证.以下是他所学的简单研究思路.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1)分析:这种特殊遗传现象的出现必然有其规律的特殊性.根据遗传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杂种子一代(Dd)变成了四倍体(DDdd).四倍体DDdd产生的配子有
 
种,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的,子二代出现了9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表现型的比值为高茎:矮茎=35:1.
(2)为证明以上的分析是否正确,需通过测交实验来测定子一代的基因型.应选择待测子一代豌豆和
 
豌豆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实验的结果应该是
 

(3)进行测交实验,记录结果,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从李明对此实验的研究过程,可看出其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课题小组为了确定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假设: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只发生在线粒体中,不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1号和2号试管中均检测到C02,与预测结果不相符.(忽略空气中C02溶解在溶液中所造成的影响)
请分析回答:
(1)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相符合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原因是
 

改进措施:
 

(2)实验步骤⑥依据的原理是丙酮酸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水彻底分解成
 

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是否有
 
产生来判断丙酮酸是否被分解.
(3)本实验中,能否用酵母菌细胞代替肝细胞?
 
.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不相同的是(  )
A、碱基种类
B、碱基序列
C、核苷酸间的连接方式
D、空间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