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②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
C.大分子进出细胞核需穿过2层膜
D.④有利于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

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②表示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③表示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④表示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解答 解:A、①是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正确;
B、②是染色质,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而原核细胞和病毒没有染色质,B错误;
C、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通过核孔,不需要通过膜结构,C错误;
D、④是核孔,是mRNA和某些蛋白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有利于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关键是理解细胞核的结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新疆校级期末)图1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影响的变化曲线,图3代表阳生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在较长时间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

(2)图1中,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

(3)图2中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填“高”“低”“基本一致”).

(4)在图3中,假如C18O2作为某一生理作用的原料,则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图中含有18O2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3中的 途径(用图中字母表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并恰当地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请依据图中所示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④的性状为黄色圆粒,⑦的性状为绿色皱粒;
(2)④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是1:8,⑤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是1:2;
(3)孟德尔对图中实验现象的解释是:F1在产生配子对每对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大菱鲆是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低是肠白酶.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pH应分别控制在2和8.

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底物的试管应置于水浴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底物消耗量(产物生成量)  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高低.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淀粉、脂肪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各项中没有利用细胞呼吸原理的是(  )
A.真空包装水果可延长保存期
B.利用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制酒
C.沼气发酵
D.温室大棚适当增加二氧化碳作为肥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葡萄糖,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淀粉.
(2)图中A是P;Z是核糖核苷酸,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使Ⅲ呈现红色.
(3)Ⅳ是由P通过脱水缩合方式而形成,形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是极性分子,所以生物膜上的磷脂分子总是将头部朝向有水的一侧
B.给植物浇灌H218O,18O既可出现在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也可出现在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中
C.需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于糖酵解
D.光合作用中,H2O在光下裂解产生的H+,NADP+可作为其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艾滋病(HIV)研究者发现这么一种怪现象:有1%~2%HIV感染者往往感染HIV但不会发病.旅美中国学者张林琦博士及其同事为这一现象找到了初步答案,这些感染者在感染HIV前体内存在3种名为“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这可能就是少数HIV感染者可以长期健康存活而不发病的原因.下列对“阿尔法-防御素”的认识不可能成立的是(  )
A.可以人工合成并用于对艾滋病的彻底治疗
B.组成这3种“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氮是构成“阿尔法-防御素”的特征元素
D.其合成加工过程有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等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已处理,除去了细胞壁;A、B到细胞C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离心、振动、电击等.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形成新的细胞壁.
(2)若A、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3)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
然后用胰蛋白酶使其分散开来;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但不能用于植物细胞培养的手段是灭活的病毒,所形成的D称为杂交细胞.
(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为小鼠效应B细胞,那么,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已被注射了抗原.注射后小鼠身体产生了相应的免疫反应,生成了效应B细胞,图中B为骨髓瘤细胞.
(5)若该过程仍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在A、B到C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3种,用来培养的D细胞应该是杂交瘤细胞.从中选择出它的方法是选择培养基培养,获得D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培养基中培养和体内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