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J/(cm2•a) | |
B. | 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J/(cm2•a) | |
C. | 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 |
D. | 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J/(cm2•a) |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粪便中的能量.
解答 解:A、据图分析可知,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A是100 J/(cm2•a),其中20 J/(cm2•a)以粪便的形式流向分解者,所以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是B,即80 J/(cm2•a).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故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A正确;
B、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有50 J/(cm2•a)用于呼吸散失,剩下的30 J/(cm2•a)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B错误;
CD、图中的15 J/(cm2•a)是第三营养级的摄入量,因为不知道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所以不能计算出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能量传递效应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3:4 | B. | 3:1 | C. | 1:3 | D. | 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B点对应为顶芽生长素浓度,则同一枝条的侧芽为AB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 |
B. | 若B点对应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为BC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 |
C. | 把植物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为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则茎的远地侧为AB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 |
D. | 把植物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为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则根的近地侧为D点以下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下)开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细胞周期,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a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段
C.b→a段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D.根尖分生区中处于b→a段的细胞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质的含量 | |
B. |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 |
C. | 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大幅度改变内环境的pH | |
D. |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绝大多数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 |
B. |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 |
C. | 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具有高效性 | |
D. | 活的生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能产生酶,酶只有在细胞内才起催化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 |
B. | 精子的形成要经过变形阶段 | |
C. | 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分裂不均等 | |
D. |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处理 (Q光强度) |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 相对气孔开度(%) | 水分利用效率 | |
A | 对照 | 大气CO2浓度 | 12 | 100 | 1.78 |
B | 干旱 | 7.5 | 62 | 1.81 | |
C | 对照 | CO2浓度增倍 | 15 | 83 | 3.10 |
D | 干旱 | 9.5 | 47 | 3.25 |
组别 O2释放量 光照强度 | 0 | 500 | 1000 | 2000 | 3000 |
1 | -4.0 | -2.3 | 0 | 6.2 | 11.6 |
2 | -4.1 | -2.2 | -0.1 | 6.4 | 11.5 |
3 | -4.2 | -2.1 | 0.1 | 6.3 | 11.7 |
平均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获得侵染噬菌体的方法是( )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上述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上述细菌培养噬菌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