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感染.如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

(2)图中c是B细胞,②表示呈递抗原(传递抗原)过程,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淋巴因子.
(3)与e细胞发挥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写出三种).
(4)图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e(填图中字母).
(5)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免疫的主要途径是⑥⑧⑨(用图中数字表示),其特点是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
(6)若该抗原为HIV,侵人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细胞b(填图中序号),该细胞成熟于胸腺.
7)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抗体和效应T细胞,但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分析 图中: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淋巴细胞、细胞c是B淋巴细胞、细胞d是记忆B细胞、细胞e效应B细胞(浆细胞);①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②吞噬细胞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③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④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⑤B细胞形成效应B细胞、⑥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⑦少数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⑧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⑨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解答 解:(1)根据图示过程可知,图中所示的特异性免疫为体液免疫.
(2)图中c是B细胞,②表示吞噬细胞将抗原摄取和处理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是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3)e为效应B细胞(浆细胞),能分泌大量的抗体,抗体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4)图中a是吞噬细胞、b是T淋巴细胞、c是B淋巴细胞、d是记忆B细胞、e效应B细胞,其中a没有特异性,e细胞没有识别能力,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bcd.
(5)预防接种后,当同样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能更快的做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再次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即图中⑥⑧⑨.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它比初次反应更快,也更强烈.
(6)HIV侵人人体后主要攻击细胞b,即T细胞;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
(7)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参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注射抗原后,通过体液免疫可产生抗体,通过细胞免疫可产生效应T细胞.
故答案为:
(1)体液
(2)B   呈递抗原(传递抗原)   淋巴因子
(3)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4)e
(5)⑥⑧⑨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
(6)b    胸腺
(7)非特异性   抗体    效应T细胞

点评 本题重点考查了体液免疫的过程,要求学生识记体液免疫过程和二次免疫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图1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

(1)图2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RNA的一部分,它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可以用图2方框中数字1、2、7表示.
(2)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翻译,进行的场所是[⑥]核糖体,所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
(3)若该多肽合成到图1中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终止合成,则导致合成结束的终止密码子是UAA.
(4)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与图1中⑥结构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D.
A.乳酸杆菌        B.T2噬菌体       C.染色体          D.流感病毒
(5)若图1的①所示的分子中有1 0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的信使RNA中含有的密码子个数和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最多不超过D.
A.166和55        B.166和20        C.333和111        D.333和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叶绿体是唯一含有色素的细胞器
B.不同生物体或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所含的细胞器种类和数量一般不同
C.中心体在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内功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胡萝卜素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上端,原因是(  )
A.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C.分子量最小D.分子量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人体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一条多肽链有146个肽键,则形成这条多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和它们在缩合过程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A.146 146B.146 145C.146 147D.147 14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CO2、[H]和ATP,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不提供CO2或增强光照,光反应中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4层生物膜.
(2)图2中限制D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H]的含量较高(较低、相等、较高).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3.请据此回答.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②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C5含量低,bc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而c点以后曲线上行,其原因应该是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小麦的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组成葡萄糖的碳、氢、氧三种元素分别来自(  )
A.CO2、CO2和H2OB.CO2、H2O和CO2C.CO2、H2O和H2OD.C5、H2O和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下列概念中与植物微型繁殖技术无关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B.有性生殖C.细胞的全能性D.减数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单子叶植物中常用的一种基因转化方法是(  )
A.农杆菌转化法B.基因枪法C.花粉管通道法D.显微注射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