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

【解析】土壤中的动物分布于不同的土层,因此也存在分层现象,所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不能只扫取表层土取样。土壤中的动物存在各种种间关系,例如捕食、竞争等。土壤的盐碱度不同,会导致植物分布不同,也会导致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区别,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细胞的分子组成(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条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含有的羧基数目和氧原子数目至少分别为1和n

B.通常情况下,分子式为C63H103O45N17S2的链式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16个肽键

C.n条由m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完全水解共需要(m-n)个水分子

D.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水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7微生物的利用(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 ℃恒温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5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显示某一规模农场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100年中生物的多样性不断降低

B.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C.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D.农作物逐渐在选择中占据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5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 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

(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5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在取样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

(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有标记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尾。若上述结果成立,那么前提条件是什么? 。

(3)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生,理论上种群数量应越来越少,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以捕获次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做曲线向上延伸与Y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假如在某农田(120平方米)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

捕获次数

1

2

3

4

5

6

7

8

每次捕获数(只)

72

63

44

32

23

17

16

15

捕获积累数(只)

72

135

179

211

234

251

267

282

①依数据作图。

②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5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 只/m2。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2)

1

1

1

1

1

1

田螺数量(只)

15

18

15

19

15

14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 (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 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2生物的进化(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的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C.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D.③→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1生物的变异(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EM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

请回答:

(1)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诱变育种和 育种技术。

(2)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F1中选择表现型为 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 。

(3)采用自交法鉴定F2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 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合子的鉴定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