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关于DNA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较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较高

B. DNA分子碱基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C.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 DN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碱基互补配对形成了氢键

【答案】B

【解析】

(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结构层次如图解:

(2)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3) DNA分子的A与T之间有2个氢键、G与C之间有3个氢键,含有的氢键数目越多,其结构越稳定。

DNA分子中的A与T之间有2个氢键,G与C之间有3个氢键,所以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较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较高,A正确;DNA分子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B错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这是DN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

(1)图2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_____的一部分,它主要在________中合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可以用图2方框中数字________表示。

(2)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_____,进行的场所是______,所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

(3)若该多肽合成到图1示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终止合成,则导致合成结束的终止密码子是________

(4)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与图1中⑥结构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______

A.乳酸杆菌 B.噬菌体 C.染色体 D.流感病毒

(5)若图1的①所示的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的信使RNA中含有的密码子个数和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最多不超过__________

A.166和55 B.166和20 C.333和111 D.333和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某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其中G40个,则该DNA分子中A的个数为

A. 60B. 30C. 10D. 1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组等量酵母菌。甲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组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它们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吸收的氧气的比为(

A. 43B. 30C. 60D. 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位瑞典遗传学家对小麦和燕麦的籽粒颜色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若干个红色籽粒与白色籽粒的纯合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况:

结合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该性状由________对能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2)第Ⅱ组中F1可能的基因组成有________种,第Ⅲ组中F1的基因组成有________种。

(3)第Ⅰ、Ⅲ组F1测交后代的红粒和白粒的比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加试题】下图表示在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剌激后电位变化时,某一时刻观察到的电表指针所处的位置情况,其中指针所处的位置不是偏转最大时的位置。下列关于这一时刻a、b 处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刺激在a左侧,则a处膜外可能为负电位

B. 若刺激在a左侧,则b处可能处于反极化过程

C. 若刺激在b右侧,则a处Na+可能从膜外扩散进入膜内

D. 若刺激在b右侧,则b处膜外K+浓度可能高于膜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不能正常进行

B. B细胞缺陷小鼠无法合成抗体,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也不产生免疫反应

C. 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 正常小鼠免疫反应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蛋白质功能的举例合理的是 (  )

A. 催化—抗体B. 运输—唾液淀粉酶

C. 调节—胰岛素D. 免疫—血红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 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部分

B. 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 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 一定浓度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