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 | |
B. | “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迁出率 | |
C. |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 | |
D. |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值 |
分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解答 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
B、“J”型增长的种群中也有死亡率、迁出率,只是环境条件理想,B错误;
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C正确;
D、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用k值表示.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环境改变而改变的,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实验步骤 | 项目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1 | 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 2mL | 2mL | 2mL |
2 | 加入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 | 1mL | 1mL | 1mL |
3 | 加入1mol/L的HCl溶液 | 1mL | / | / |
加入1mol/L的NaOH溶液 | / | 1mL | / | |
加入pH为7.0的蒸馏水 | / | / | 1mL | |
4 | 置于37℃水浴中 | 5min | 5min | 5min |
5 | 滴入碘液 | 2滴 | 2滴 | 2滴 |
A. | 加入的溶液、试剂的量一样,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 |
B. | 操作步骤设计合理 | |
C. | 检验实验结果的试剂选择恰当 | |
D. | 都置于37℃水浴中可排除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 | B. | 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 ||
C. | 血液运输CO2和废物 | D. | 血液中CO2增加会使呼吸加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核辐射属于物理诱变因素,能诱导鼠的基因发生定向改变 | |
B. | 巨鼠的出现,是核辐射对突变的基因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 |
C. | 巨鼠的出现有利于增加物种丰富度,提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
D. | 投放化学药剂灭鼠,将导致巨鼠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升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④ | B. | ③④⑤ | C. | ⑥⑦ | D. | ②③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实验组别 | 光照时间(s) | 14C分布 |
1 | 2 | 大量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
2 | 20 | 12种磷酸化糖类 |
3 | 60 | 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
A. | 本实验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研究 | |
B. | 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 | |
C. | 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是12种磷酸化糖类 | |
D. | 光合作用产生的初始产物最终可转变成氨基酸、有机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栗树脱落枝叶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 | |
B. | 栗蘑属于消费者,参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 | |
C. | 该做法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 |
D. | 该做法实现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福州第一中学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白细胞和红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来的
B.基因突变可使已分化的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C.同一个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所含基因不同
D.同一植物,茎分生组织细胞分化能力比叶肉细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