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可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进行DNA的粗提取实验
B、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应将底物和酶先分别恒温,再混合恒温
C、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看到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D、蛋白质鉴定实验中双缩脲试剂A、B应混合均匀后使用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检测蛋白质的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专题:
分析:DNA的粗提取一般可以利用鸡血细胞,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制的细胞器,即其中不含DNA.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利用的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在此溶液中细胞失活死亡,被固定在某个分裂相.
蛋白质鉴定实验中应先加双缩脲试剂A,再加双缩脲试剂B,而斐林试剂应混合均匀使用.
解答: 解:A、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制的细胞器,因此不能用于DNA的粗提取,A错误;
B、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为了防止底物和酶的起始温度对实验的影响,应将底物和酶先分别恒温,再混合恒温,B正确;
C、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利用了解离液将组织细胞固定,此时细胞已死亡,因此不能看到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移动,C错误;
D、蛋白质鉴定实验中应先加双缩脲试剂A,再加双缩脲试剂B,不能混合后加,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蛋白质鉴定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实验的原理、实验的相关操作步骤,并能够对实验操作的错误进行原因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表有关“DNA粗提取和鉴定”的相关操作中所选取的试剂,错误的是(  )
相关操作选取的试剂
A破碎鸡血细胞蒸馏水
B溶解核内DNA2mol/LNaCl溶液
C提取杂质较少的DNA冷却的95%的酒精
DDNA的鉴定双缩脲试剂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舌对甜味最敏感的部位是(  )
A、舌根B、舌尖C、舌中部D、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验证某种加酶洗衣粉,需要的最适温度实验正确的是(  )
A、取一系列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水,加入相同的污物及等量加酶洗衣粉,看哪一个温度中酶的效果最好
B、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加入不等量洗衣粉,看哪种效果好
C、将加酶洗衣粉加入30℃水中发现不如加到45℃的水中洗涤效果好,说明45℃为最适温度
D、将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分别加入37℃的水中洗涤同样的污物,发现加酶洗衣粉效果好,说明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为3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能抑制酶的活性的物质称为抑制剂,主要有:竞争性抑制,即与底物化学结构相似的抑制剂将底物排斥在酶的活性中心外;非竞争性抑制剂,即抑制剂和底物分别与酶蛋白的不同部位结合,且无论抑制剂和底物的相对浓度如何、酶结合的先后次序如何,抑制剂的结合作用使酶的空间结构不利于底物与酶结合;反竞争性抑制剂,即抑制剂只能与预先结合了底物的酶蛋白结合,一旦结合便不再因抑制剂的浓度下降而解开,从而降低产物生成量.已知:铜离子抑制某蛋白水解酶的活性,而且通过沉淀方法降低溶液中的铜离子浓度,可显著提高该酶的活性,则铜离子对该蛋白水解酶的抑制属于(  )
A、竞争性抑制
B、非竞争性抑制
C、反竞争性抑制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自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示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
 

(2)图2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
 
性.
(3)试解释“绿潮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的主要原因:
 

(4)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图3所示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要求答出两点主要原因)
 

(5)我市许多景区水域都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晦暗,透明度减小,景致大为减色.相关
部门为了湖水还清,曾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此种处理方法虽然可以取得眼见的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
 
,并可能危害到
 
生物.
(6)某些景区采纳专家建议,在水域内种植图3所示植物,同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在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中,上述措施发挥的作用是:①利用了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
 
关系,制约了浮游藻类的数量;②草食鱼类可以
 
,制约了浮游藻类的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了预防乙型肝炎,我国已经研制出乙肝疫苗.
(1)婴儿出生1-2星期后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第一次疫苗接种后1个月和6个月时再分别接种第二、第三针疫苗.由乙肝病毒外壳蛋白制成的乙肝疫苗注射入人体后,不会使人致病,但能诱发人体产生抗体,原因是
 
.抗体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后,可以使乙肝病毒失去
 
的能力.
(2)如图是人体抗体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①其分子组成的基本单位是
 
,其分子结构通式为
 

②该物质是在人体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由人体
 
细胞产生并分泌的,与该物质产生和分泌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
 
(写出三个)
③人体内存在该物质的下列场所是(多选)
 

A.血清        B.乳汁        C.组织液        D.肝细胞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1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I.(1)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2)P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由纵轴、CO2生成量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所代表的生物
学含义是
 

(3)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
 
(填“一样多”或“更多”或“更少”).在原图中绘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注意交点).
Ⅱ.气孔是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其张开程度用气孔导度来表示,它反映了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单位面积的CO2量.如表是植物I和植物II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单位:mmolCO2?m-2?s-1).请分析回答:
时刻 0:00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24:00
植物Ⅰ 38 35 30 7 2 8 15 25 38
植物Ⅱ 1 1 20 38 30 35 20 1 1
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I和植物II吸收CO2的主要差异是
 

(2)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
 
,影响其光合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浓度之外,还有
 
 
(写出两种即可)等.
(3)如图2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①~④表示不同过程).凌晨3:00时,植物I和植物II都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有
 
(填图中序号).过程①产生的C3的具体名称是
 
,过程③除需要酶的催化外还需要
 
等物质的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自然状态下西瓜的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是由邻近的芽和幼叶产生的
D、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合成受到抑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