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两个问题:
Ⅰ.科学家在黑暗时,把叶绿素基粒放在pH=4的溶液中,让基粒类囊体膜腔的pH下降至4,然后将基粒移入pH=8并含有ADP和Pi的缓冲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有ATP产生.该实验结果表明,基粒类囊体合成ATP的原因是膜内外存在氢离子浓度差.据此推测叶绿体在自然状态下产生ATP的过程中,光能的作用是使水分解产生氢离子,使类囊体内外之间产生氢离子浓度差.
Ⅱ.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中温度适宜,氧气、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忽略不计):
步骤一:摘取生长旺盛的菠菜叶,在叶片上用打孔器打出直径为1厘米的小叶圆片30片.
步骤二:用适当方法使小圆形叶片内部的气体全部逸出,放入黑暗处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待用,此时叶片全部沉在水底;
步骤三: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倒入20mL二氧化碳缓冲液(维持实验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然后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
步骤四:分别对这3个实验装置进行强、中、弱三种光照.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请回答:
(1)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单位时间内叶圆片上浮的数量,即净光合速率.
(2)将步骤二中烧杯置于光照强度等均适宜的条件下,结果发现小圆形叶片仍然全部沉在水底,其原因是
缺少CO2,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氧气.
(3)实验过程中叶圆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强于呼吸,有净的氧气产生.

分析 分析信息Ⅰ:表示在黑暗时把叶绿体基粒放在pH=4的溶液中,让基粒类囊体膜腔的pH值下降至4,然后将基粒移入pH=8并含有ADP和Pi的缓冲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有ATP产生是由于膜内外存在H+梯度(H+浓度差)使水分解.
信息Ⅱ、本题3个实验装置进行强、中、弱三种光照,可以推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单位时间内叶圆片上浮的数量,即净光合速率.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解:Ⅰ、由题意可知,基粒类囊体膜内外存在H+浓度差,这是合成ATP的主要原因.叶绿体在自然状态下光能的作用是使水分解产生H+,使类囊体膜内外之间产生H+梯度(H+浓度差)而产生ATP.
Ⅱ、(1)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所以探究的题目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强度)的影响.实验的因变量是单位时间内叶圆片上浮的数量,即净光合速率.(2)步骤二中所用的是蒸馏水,其中缺乏CO2和O2,置于光照强度等均适宜的条件下,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全部沉在水底.
(3)实验过程中光合速率强于呼吸速率,有净的氧气产生,使叶圆片上浮.
故答案为:
Ⅰ.膜内外存在氢离子浓度差    使水分解产生氢离子,使类囊体内外之间产生氢离子浓度差
Ⅱ.(1)单位时间内叶圆片上浮的数量,即净光合速率        
(2)缺少CO2,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氧气
(3)光合强于呼吸,有净的氧气产生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制作多种常见食品的操作中,不利于发酵的目的菌种建立菌种优势的是(  )
A.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以水密封坛口
B.制作果酒时,发酵瓶中留有约$\frac{1}{3}$的空间
C.制作腐乳时,在豆腐上喷洒优质毛霉菌种
D.制作果醋时,向果汁中通入无菌的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南阳方城一中五校联考高一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哪些生物具有细胞结构( )

A.艾滋病病原体 B.疯牛病病原体

C.结核病病原体 D.SARS病原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物质A是丙酮酸,物质A进入线粒体的条件是有氧气存在.
(2)在图二中乙~丙段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3)在图二乙点所表示的生理意义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线粒体中产生的CO2的去向是供给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
(4)如果在图二的丙点突然降低CO2浓度,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降低,有机(葡萄糖)的变化情况是降低.
(5)在图二丁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中产生的O2的去向是一部分供给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消耗,多余部分排出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上海世博会E片区,是以英国贝丁顿“零能耗”社区为原型的“世博零碳馆”.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不需要向大气排放CO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零碳馆”房顶植物吸收的CO2将参与暗反应合成有机物
B.碳在叶肉细胞内的转化途径为:CO2→C3→(CH2O)→丙酮酸→CO2
C.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D.生物圈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对一种观赏植物红桐草进行不同程度的遮光处理,研究其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强度的遮光处理更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B.遮光比例为90%时,该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消耗有机物
C.强光更利于促进叶绿素b的合成
D.叶绿素$\frac{a}{b}$的比值的大小可作为判定其利于光照强弱的一个指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关于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现在最流行的是β淀粉样蛋白(Aβ)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Aβ“漏出”神经细胞,会引起周围的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神经纤维缠结.
(1)由题意可知,Aβ可通过胞吐的方式“漏出”神经细胞,会引起周围的神经细胞突触小体中乙酰胆碱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量变少(变少、不变、变多),从而使AD病患者表现出记忆障碍.
(2)AD病患者伴有神经纤维缠结这一异常细胞状态,会影响到兴奋的传导.若缠结点在图中的b(填“a”、“b”或“c”)处时,刺激产生的兴奋不会引起d处电位的变化.

(3)AD病患者会出现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的现象,据研究是由于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引起的,这是非特异性免疫(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执行功能的结果.
(4)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β的抗体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注射Aβ的抗体可与Aβ结合,降低Aβ对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破坏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乙图中铺满视野共160个细胞,目镜不变,物镜增加4倍,视野中细胞约10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最近研究发现线粒体的进化速率非常快,线粒体中的一个基因的进化速率(突变速率)大约是一个核基因进化速率的6~17倍,下列哪项解释不能成立(  )
A.线粒体DNA是裸露的,无蛋白质和染色质结构的保护,所处环境特殊
B.线粒体内部进行氧化反应,容易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对DNA产生破坏
C.线粒体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命没有影响,没有选择压力,突变容易保留下来
D.线粒体内部的DNA聚合酶校对能力差,使其复制错误频率明显高于核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