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已知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下列有关普通小麦染色体组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
B.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C.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D.经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为三倍体

分析 1、由配子不经过受精形成的新个体都是单倍体,则六倍体小麦的配子形成的子代虽然含有3染色体组,但仍然是单倍体.
2、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说明每个染色体组中含7条染色体.

解答 解:A、离体培养普通小麦的花粉得到单倍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所以高度不育,A正确;
B、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即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染色体共42条,说明每个染色体组中含7条染色体,B正确;
C、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则由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C正确;
D、经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但属于单倍体,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染色体组、单倍体、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ATP的分子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A-P~P~P,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ATP分子含有1个磷酸基团B.每个ATP分子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C.ATP不能水解释放能量D.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轮作是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农民在同一块田里种植的作物种类会因年份有所不同,也就是有计划地更换作物种类来种.这与作物根系对矿质营养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有什么关系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B.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器官.而磷酸转运器是叶绿体膜上的重要结构,通过磷酸转运器完成蔗糖合成(见图1).
①图1中A表示的物质是水.通过卡尔文循环,物质B转化为磷酸丙糖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场所)中.
②据图1分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CD(多选).
A.磷酸丙糖既可以用于合成蔗糖也可以用于合成淀粉
B.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则经此转运器转运进叶绿体的磷酸会减少
C.若合成磷酸丙糖的速率超过Pi转运进叶绿体的速率,则利于淀粉的合成
D.若磷酸丙糖运出过多,可能会影响CO2的固定
(2)图2是研究人员以某黄瓜品种为实验材料,在大棚中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的日变化曲线,实验期间分别于11时和15时打开和关闭通风口.

①上述实验中,大棚覆盖的塑料薄膜应选用A.
A.无色透明    B.绿色透明    C.红色透明    D.紫色透明
②据图2分析:10时至11时限制各组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13时至14时,自然条件光照下与两层黑色遮阳网下的光合速率走势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前者由于温度升高、气孔关闭,光合速率下降;后者经遮阳未影响光合速率.
(3)如表为用单层黑色遮阳网对黄瓜幼苗进行遮荫,以自然条件下光照为对照,一段时间后,测定黄瓜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情况,实验结果如表.
株叶面积
(cm2
总叶绿素
(mg•g-1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胞间CO2浓度
(μmol•mol-1
自然条件28601.4315.04187
弱光条件37301.694.68304
①弱光处理一段时间后,黄瓜幼苗产生的有利于提升其光能利用率的变化有增大株叶面积和增加总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a相比,叶绿素b在蓝紫光(弱光下占优势)区域有较高的吸收峰和较宽的吸收带,由此推测,实验组中叶绿素$\frac{a}{b}$含量的比值低于对照组.
②若在一定的CO2浓度和适宜温度下,把黄瓜叶片置于5千勒克司(此时叶片吸收CO2的速率为45mg/100cm2叶•小时)光照下14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呼吸作用速率7.0mgCO2/100cm2叶•小时),则一天内每100cm2叶片葡萄糖积累量为381.82 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为研究氮元素和植物激素对根毛生长发育的影响,将消毒的拟南芥种子播撒在相同成分的培养基表面,四天后随机选取若干株长势相同的幼苗,进行系列实验.
(1)实验一:将幼苗平均分为三组后,转入含不同氮源的培养基上培养48h,结果如表.
组别浓度(mM)根毛数分叉根毛比例(%)根毛长度(mm)
第一组
NH4NO3
0142.42.40.55
10173.514.80.4
20190.725.20.35
第二组
NH4Cl
0142.42.40.55
10152.916.20.38
2092.415.90.35
第三组
KNO3
0142.42.40.55
1091.85.10.53
2075.670.57
①第一组实验表明,高浓度的NH4NO3抑制拟南芥根毛伸长生长,促进根毛和分叉毛形成.
②第二、三组实验表明,NH4Cl和KNO3培养基上幼苗的分叉根毛比例均增加,而生长在含有KNO3培养基上的幼苗根毛长度没有明显变化.
③上述三组实验表明高浓度的NH4+(NH4+或NO3-)对根毛发育的影响更大.
④为排除上述实验中其他离子可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设计第四组实验,向培养基中添加相当浓度的KCl作为对照.
(2)实验二:将幼苗转入含NH4NO3(浓度20mM)的培养基中,
并用不同浓度ACC(分解后产生乙烯)处理.实验结果如图.
①乙烯属于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递一种调节代谢的信号.
②据图可知,对照组幼苗分叉根毛比例是25%,抑制分叉根毛形成效果最明显的ACC浓度是1μM,与此浓度处理的结果相比,浓度为0.04μM的溶液对分叉根毛形成的影响是抑制作用减弱.
(3)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植物根毛的发育不仅受无机盐的影响,也是植物激素调节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膜的表面积大于外膜
B.内质网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
C.细胞膜内外两侧的蛋白质种类相同
D.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可进行能量转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科学探究方法及生物实验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  )
A.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观察线粒体均可用藓类小叶作实验材料
B.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进行鉴定均可用纸层析法
C.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及探索血糖平衡的调节均可用模型构建的方法
D.探究植物激素类似物对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需做预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皖西南十校联盟高一第一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1为某细胞吸收4种不同物质的对比图,其中细胞膜上的“〇、◇”为裁体蛋白;图2为浓度、能量和载体数量与物质运输速度之间的曲线图。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信息可知,转运不同物质的载体蛋白 (填“可能”或“不可能”)相同;该细胞吸收 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2)该细胞吸收氧气的方式与图2中 是一致的。图2中,④对应的跨膜运输方式为 ;限制⑥中A点和B点的因素分别是

(3)如该细胞内外钾离子的分布特点与钠离子的分布特点相反,则该细胞排出钾离子的方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