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基因重组 | B. | 基因突变 | C. | 联会紊乱 | D. | 受精作用 |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属于复制关系,出现了一对等位基因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解答 解:A、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
B、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所以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一对等位基因的原因最可能是基因突变,B正确;
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C错误;
D、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进行受精作用,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全部生物可构成2条食物链 | |
B. | 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e传递到a | |
C. | 若将c、d的排泄物用于肥田,有利于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 |
D. | 若杀灭c中的农业害虫,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试管编号 | 加入物质 | 温度 | 试剂 | 实验 现象 | |
1 |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 清水2mL | 37℃左右 | 碘液 | 变蓝 |
2 |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 稀释的唾液2mL | 0℃ | 变蓝 | |
3 |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 稀释的唾液2mL | 37℃左右 | 不变蓝 | |
4 |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 稀释的唾液2mL | 100℃ | 变蓝 | |
5 |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 加2-3滴2%盐酸 的稀释唾液2mL | 37℃左右 | 变蓝 | |
6 | 蛋白质溶液2mL | 稀释的唾液2mL | 37℃左右 | 无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实验一 (乳糖浓度为10%) | 酶浓度 | 0 | 1% | 2% | 3% | 4% |
相对反应速率 | 0 | 25 | 50 | 100 | 200 | |
实验二 (酶浓度为2%) | 乳糖浓度 | 0 | 5% | 10% | 15% | 20% |
相对反应速率 | 0 | 25 | 50 | 65 | 65 |
A. | 实验一若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 |
B. | 实验一若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 | |
C. | 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 |
D. | 实验二若将反应温度提高5℃,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的生成与利用 | B. | 信息交流与物质交换 | ||
C. | 丙酮酸的生成与分解 | D. | 质壁分离与复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组别 | 温度(℃) | 实验光照强度占自然光照强度的百分比(%) | 开始时的 CO2浓度(%) | 12h后的 CO2浓度(%) |
1 | 25 | 0 | 0.35 | 0.368 |
2 | 25 | 20 | 0.35 | 0.306 |
3 | 25 | 40 | 0.35 | 0.289 |
4 | 25 | 60 | 0.35 | 0.282 |
5 | 25 | 80 | 0.35 | 0.280 |
6 | 25 | 100 | 0.35 | 0.279 |
A. | 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的变化,因变量是光照强度的变化 | |
B. | 通过表中实验结果可知该植株在实验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 | |
C. | 若将第6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条件下,短时间内细胞中的C5将增加 | |
D. |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培养的时间内,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了Na+、K+的主动运输 | |
B. | 在培养的时间内,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T淋巴细胞的数目减少 | |
C. | 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 |
D. | 长期接触汽车尾气的人群,T淋巴细胞执行细胞免疫功能有障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类的活动不能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 |
B. | 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无关 | |
C. | 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 |
D. | 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