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小,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是(  )
A.线粒体内消耗氧
B.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
C.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
D.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说明由丙酮酸和氧参与的第二、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几乎不耗氧,说明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说明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

解答 解:A、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说明线粒体内消耗氧,A正确;
B、本实验无法证明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由有氧呼吸过程可知,水是在线粒体中生成的,B错误;
C、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说明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C正确;
D、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小,说明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实验背景考查细胞呼吸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和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
A.用碘液染色,检测马铃薯匀浆中的淀粉
B.用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
C.用苏丹Ⅲ染色,检测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D.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观察细胞中的DNA和RNA的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010年4月,美国科学家通过阻断一种名为Skp2的基因,能够使癌细胞老化并死亡.这一发现或许能为治疗癌症提供一种新方法.据介绍,阻断癌细胞中的Skp2基因能够触发“衰老进程”,迫使癌细胞像体细胞暴露在阳光下那样“干死”,无法无限分裂、在体内转移.研究人员以两组老鼠为对象进行实验,这些老鼠在基因经过改造后会患上一种前列腺癌,但其中一组老鼠的Skp2基因遭阻断,6个月后,这组老鼠没有长出肿瘤,而Skp2基因未遭阻断的另一组老鼠长出肿瘤.研究人员从那组没有长肿瘤的老鼠身上提取淋巴腺和前列腺组织,发现其中许多癌细胞开始老化,细胞分裂速度减慢.研究人员向实验鼠体内植入人类癌细胞,结果也发现这些癌细胞发生老化.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最明显的变化是糖蛋白减少,在形态上的变化是球形化.
(2)癌细胞在分裂时需要合成的物质有DNA、蛋白质,老鼠癌细胞的分裂与植物体细胞分裂的显著区别是前期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后期不形成细胞板.
(3)“衰老”癌细胞的特征是细胞内水分减少,造成癌细胞衰老的根本原因是阻断了癌细胞中的Skp2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D.若不考虑交叉互换,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各项不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证明的是(  )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
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D.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吸水性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将等量且新鲜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结果如表:
变化量/O2浓度01%2%3%5%7%10%15%20%25%
O2吸收量/mol00.10.20.30.40.50.60.70.80.8
CO2释放量/mol10.80.60.50.40.50.60.70.80.8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0~3%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C.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的ATP越多
D.贮藏苹果时,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分子作用部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可作用于胰岛细胞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和某些腺体
C.下丘脑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后者分泌的激素也可作用于下丘脑
D.胰岛素只能作用于肝脏和肌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为探索影响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相关因素,某生物小组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每隔三天,将生长正常的成年雄鼠甲的甲状腺做一次等量切除,并不断检测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图中曲线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曲线b表示甲状腺激素.
(2)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甲状腺合成激素的量与其体积成正相关(正比)关系.
【实验二】每隔三天,向生长正常的成年雄鼠乙体内注射一次等量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同时检测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重复多次.结果发现两种激素含量总是先上升后下降,请分析产生这种生变化的原因:当乙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浓度升高时,垂体合成和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就会增多(增多、减少),进而刺激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使其含量上升.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增强、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合成和分泌活动,从而使相应的激素含量下降,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盐城建湖二中高二5月阶段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平板后再灭菌

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 ℃恒温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