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卵细胞体积大,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B、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尾基部,有利于运动
C、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增大了呼吸酶附着面积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核,为能携带O2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专题:
分析: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红细胞能运输氧气,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核.细胞体积越大,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例小,不利于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衰老、细胞凋亡以及细胞癌变都是受基因控制的.核孔也具有选择透过性.
解答: 解:A、卵细胞体积大,相对表面积小,不利于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
B、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尾基部,可提供能量,有利于运动,B正确;
C、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增大了呼吸酶附着面积,C正确;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核,为能携带O2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以野生型、细胞分裂素缺乏型、脱落酸缺乏型拟南芥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脱落酸、高盐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者首先配制了添加不同浓度脱落酸的MS培养基和NaCl浓度为120mmol/L的 MS培养基,灭菌后分装于无菌培养皿中;然后对上述种子进行浸种消毒,再分别点播于培养皿中;在适宜环境下培养,观察并测定种子的萌发率,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点播种子之前消毒的目的是
 

(2)图1结果说明,脱落酸具有
 
的作用,且这种作用的强弱
 

(3)图2结果显示,在用NaCl处理后,野生型拟南芥种子萌发率下降,脱落酸缺乏型种子萌发率
 
,这表明NaCl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与细胞分裂素缺乏型拟南芥种子比较,野生型拟南芥种子萌发率下降程度
 
,由此推测,细胞分裂素可以脱落酸
 
,缓解NaCl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B、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均在膜上进行
C、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表为单卵双生子和二卵双生子间常见畸形同时发生率的统计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性状同时发生率(%)
单卵双生子二卵双生子
幽门狭窄222
唇裂404
A、表中数据表明,幽门狭窄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B、单卵双生子唇裂同时发生率为40%,说明唇裂与环境因素有关
C、二卵双生子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仅来源于基因重组
D、两种畸形是否有遗传基础,也可以通过家系研究获取证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某昆虫细胞内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则该昆虫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是(  )
A、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营养缺陷型菌株是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失去合成某种生长因子的能 力,只能在完全培养基或补充了相应的生长因子的基本培养基中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菌株.对两种不同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本培养基中只涂布菌株A不出现菌落,原因是缺少细菌生长所需的met、bio
B、基本培养基中涂布A和B的混合物,出现的菌株属于met+、bio+、thr+、leu+
C、营养缺陷型菌株中又出现能合成生长因子的菌株,说明菌株发生了定向的回复突变
D、出现少数菌落的原因是菌株A和菌株B发生了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的主要食物链“植物→田鼠→鼬”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2.45×10111.05×1097.50×1087.15×l082.44×l072.25×1072.18×l07
(1)此荒地多年前曾发生过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该生物群落
 
演替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良好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若要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法.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的田鼠中没有带标记的20只,带有标记的10只,则该种群密度是
 
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偏小/偏大).
(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主要是通过
 
作用以
 
的形式离开生态系统.据表可知,能量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生态学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生态特征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结果如下表.
种植比率(甲/乙)0.250.671.504.00
收获种子比率(甲/乙)0.371.452.068.08
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两种植物最可能的结果是
 
.以上也表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某种生活在寒冷地带的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在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去甲肾上腺素能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体现了膜的
 
功能.
(2)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
 
,该生理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此过程还会使BAT细胞中cAMP增加,在其作用下,部分脂肪分解,其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
 
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
(3)UCP-1基因的表达要经过
 
过程实现,BAT细胞内的
 
能促进该基因的表达.
(4)有氧呼吸过程中大量ATP的合成是在
 
完成的,该结构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在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增大该结构对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
 

(5)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该动物通过
 
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
 
 
,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及其关系的图解,其中A~D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有关物质,据图回答:

(1)图中b物质表示
 

(2)A过程为B过程提供了[d、e]
 

(3)C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4)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合作用中C3的含量变化是
 

(5)在利用塑料大棚栽培蔬菜时,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可采取适当降低
 
的措施,抑制
 
(填字母)过程,以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