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
 

(3)在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
 

(4)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工具要用
 
灭菌的方法.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
 

(6)某同学计划统计污水池中“目的菌”的总数,他选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平板划线,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空白对照实验,目的是
 

(7)分离得来的目的菌往往带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和蛋白质.
①在获得这些基因的过程中,PCR技术相当重要.PCR扩增反应中加入引物的作用是
 

②利用凝胶过滤法分离该特殊蛋白质时(如图),操作中加样的正确顺序是
 

考点: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专题: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该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出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在以化合物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只有能降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才能以化合物A为碳源和氮源生长繁殖,不能利用化合物A的微生物因缺乏碳源和氮源,无法生长繁殖;分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是需氧微生物,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该震荡培养,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满足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微生物分离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无菌技术,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对于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彻底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一切微生物,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的方法是对不接着菌种的空白培养基进行培养,看是否会长出菌落.实验结束时应该将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防止污染环境.
解答: 解:(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是为分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分离出能分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这中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
(2)分析培养基的配方可知,该培养基由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而成,因此化合物A为目的菌提供了碳源和氮源;目的菌是需氧微生物,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该震荡培养,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满足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
(3)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无菌技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4)平板划线操作的工具是接种环,对于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该是灼烧灭菌.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6)实验设计过程应遵循对照原则,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以证明培养基制备是否被杂菌污染.
(7)①PCR扩增反应中加入引物的作用是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提供DNA延伸起始位点.
②利用凝胶过滤法分离该特殊蛋白质时,操作的正确顺序应为图中的④①②③.
故答案为:
(1)筛选目的菌   选择   
(2)化合物A  异养需氧型   
(3)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4)灼烧       
(5)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6)证明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是否被杂菌污染
(7)①结合在模板DNA上,提供DNA延伸起始位点   ④①②③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培养基的成分和制备,常用接种方法和灭菌方法,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激素是有机分子
B、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
C、激素是信息分子
D、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的碘-131,可产生β射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细胞,合成原料可以有碘-131
B、甲状腺吸收碘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故甲状腺中碘含量高
C、若环境受到碘-131的污染,可以服用碘丸,从而减少甲状腺对碘-131的吸收
D、过量吸收碘-131易导致细胞分裂期发生突变,增加甲状腺癌发病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体外受精常用的采卵方法有(  )
①超数排卵法;②化学诱导法;③电刺激法; ④已屠宰母畜的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胚胎工程技术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如图是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情况,其中供体l是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供体2是黄牛,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1中获得的小牛,其遗传物质来源于
 
,为一次获得多个细胞B,往往需要向共体2内注入的是促性腺激素,而不是性激素,原因是
 

(2)通过应用2获得小牛,涉及到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
 

(3)应用3中的细胞D取自囊胚的
 
,细胞C取自牛胎儿的
 

(4)应用4中获得二分胚①和②,移植到受体牛中得到两只小牛,两只小牛的性别是
 
的(“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的背光侧比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多
B、生长素可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被动运输
C、植株去掉顶芽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加快生长
D、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物技术实践】
啤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饮料之一.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环节.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糖度下降,酒精浓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当糖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结束发酵.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啤酒.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1: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2:制备选择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
 
 
,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平板.
步骤3:将紫外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平板.
步骤4:根据
 
筛选出突变菌.
(2)上述步骤2、3和4的依据分别是
 

(3)酿酒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
 

(4)为研究发酵罐中酵母菌的生长状况,常要取样统计分析,并测定pH值,判断取样先后顺序的主要依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两种方式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1)图①表示
 
方式,图②表示
 
方式.
(2)红细胞吸收K+和O2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属于
 
 

(3)细胞膜主要是由
 
 
构成,从结构特点看,具有一定的
 
性,从功能特点看,是一种
 
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某DNA片段,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②③④可形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其含量多有利于DNA的稳定性增加
B、②③④组成的结构在DNA中特定排列顺序可代表遗传密码
C、图示中片段形成后分子量至少减少了180
D、DNA连接酶可连接①处断裂的化学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