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甲为蝗虫某器官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乙是对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统计模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细胞①、②、③分别属于图乙的a、b、c类型
B. 图乙中a、b只出现于有丝分裂,d、e只出现于减数分裂
C. 图乙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a、b、c
D. 减数分裂过程细胞类型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c→d→e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甲可知: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雌性个体),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乙图可知:a细胞一定是有丝分裂后期,b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c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末期,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e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细胞①、②、③分别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别对应图乙的a、b、c类型,A正确;图乙中b细胞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时期,B错误;图乙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C错误;减数分裂过程细胞类型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c→e,D错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分子都含有碳、氢、氧、氮
B.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20种
C.每种蛋白质分子都由多条肽链组成
D.蛋白质发生热变性后不影响其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取若干长势相同的绿色植物,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置于密闭透光玻璃罩内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本实验中CO2的变化不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B. 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很弱
C. 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D. 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病系谱,用A、a表示等位基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是_________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
(2)Ⅰ1、Ⅱ5的基因型肯定是_________。
(3)Ⅲ9的基因型是________,她为纯合体的可能性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1858年,8岁的乔治亨廷顿(George Huntington)随同他的医生父亲出诊,偶遇两位极度消瘦的妇女,她们身体扭曲,手臂不时地摆动,表情痛苦。这次偶遇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后很多年,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这种疾病。1872年亨廷顿发表论文,首次对这种病的发病地区、特点以及家族遗传性进行了系统而准确的描述。后来这种疾病被命名为亨廷顿舞蹈病(HD)。
H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遗传病,约三四十岁发病,患者肢体运动时痉挛且无法控制,即不自主舞蹈样动作,并伴有认知障碍。症状一旦开始就没有治愈的希望,发病10~15年死亡。1983年,HD基因被定位于4号染色体上,10年后被分离出来,其编码的蛋白质HTT也被发现。HD的病因是正常HTT(wtHTT)突变为异常HTT(mHTT),mHTT可使神经细胞内其他蛋白错误折叠,从而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
2019年10月31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多学科团队在《Nature》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找到了4种小分子物质,称之为“分子胶水”。“分子胶水”牢牢地将自噬标记物LC3及mHTT黏在一起,进而将mHTT包裹进入自噬小体进一步降解,如下图所示。
在HD病人细胞、HD果蝇模型等的研究中发现,“分子胶水”可显著降低mHTT含量,而对wtHTT含量几乎没有影响。mHTT和wtHTT相比,唯一的差别是mHTT含有过长的谷氨酰胺重复序列(polyQ)。目前已知九种polyQ疾病,都是由特定的含有过长polyQ的突变蛋白导致,其中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III 型疾病是中国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polyQ 疾病,临床表现为运动的协调障碍、无法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等症状。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生物学话题______。
(2)自噬小体会和甲______(细胞器)融合,mHTT蛋白被其中的______(物质)降解,从而有效改善实验动物HD症状。
(3)“分子胶水”仅黏附mHTT而不与wtHTT结合的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
(4)请结合文中内容和你的理解,提出“分子胶水”的应用前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光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鸟类的繁殖活动通过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完成
B. A、B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C. B作用的靶细胞只有性腺
D. C可通过反馈作用调节激素A和B的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