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卵细胞形成过程,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的,场所在卵巢;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场所在输卵管中.
2、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的不同点:
(1)精子的两次分裂是连续的,场所唯一(MⅠ和MⅡ的场所都是睾丸);而卵子的两次分裂是不连续的,场所不唯一.(MⅠ场所在卵巢,MⅡ场所在输卵管中)
(2)精子和卵子发生的时间不同:精子的发生是从初情期一直到生殖机能衰退;多数哺乳动物卵子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贮备是胎儿出生前完成的;MⅠ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的,MⅡ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
(3)精子的形成过程需要变形;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需要变形.
3、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一个是第一极体,还有一个是第二极体).
解答 解:(1)哺乳动物卵子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贮备是胎儿出生前完成的;进一步进行减数分裂发生在初情期之后;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C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完成受精作用后会在透明带和卵黄膜之间看到两个极体,一个是第一极体,另一个是D第二极体.
(2)卵子的发生是在雌性动物的卵巢内完成的.初级卵母细胞需经过两次分裂才能变为成熟的卵子.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和卵子结合过程中完成的.
故答案为:
(1)A 胎儿期,B 初情期后,C 次级卵母细胞,D 第二极体.
(2)卵巢 两次 排卵 精子和卵子
点评 本题考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相关细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在有丝分裂的末期由高尔基体在赤道板结构上形成细胞板再形成细胞壁 | |
B. | 衰老细胞、胚胎干细胞的细胞核体积都变大,二者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 |
C. | 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指的是生物体中所有具膜的结构 | |
D. | 含核酸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它们都能发生A-T的碱基配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蛋白质具有运输、传递信息、免疫、催化等功能 | |
B. | 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体内的核酸只有一种,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体内的核酸一定有两种 | |
C. | 用健那绿染液对活细胞进行染色,可将活细胞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 |
D. | 葡萄糖、果糖都是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可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保持不变 | |
B. | 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 |
C. | 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只是种间竞争 | |
D. | 两岛的社鼠因为存在地理隔离,最终将一定出现生殖隔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年河南南阳部分示范高中(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基因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
A.基因型为DDTT和ddtt的个体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B.后代表现型的数量比为1:l:1:l,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C.若将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的基因型为DdTt
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的配子中有dd的类型,则可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年河南南阳部分示范高中(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异常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异常都可能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
C.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有两次,但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只有一次
D.DNA复制和染色体复制分别使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与乌龟的心脏所属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相同的是( )
A.人的血液 B.人的肌纤维
C.人的皮肤 D.人的呼吸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