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水稻有香味和无香味为一对相对性状。某科研小组利用有香味和无香味纯合亲本进行了以下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控制水稻无香味和有香味的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 F2中同时出现无香味和有香味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C. F2无香味的190株植株中,杂合子植株约有127株
D. 让F2无香味植株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图解,图2表示改变光照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根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它由_________在光下分解产生,图1所示过程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ATP形成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___,若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CO2,则14C最终进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图1中的①过程称为___________,图2中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 )
①能量的多级利用
②物质循环再生
③废物资源化
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
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转基因草莓中有能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由此可获得用来预防乙肝的一种新型疫苗,其培育过程如图所示(①至④代表过程,A至C代表结构或细胞):
(1)在图中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中,为了使目的基因正常表达,目的基因的首端必须有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很多,在该题中涉及的方法是 , 之所以要把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这是利用T﹣DNA的特点.
(2)过程②的具体操作是:先用Ca2+处理农杆菌,使其成为细胞;再将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Ti质粒溶于缓冲液中与经处理的农杆菌混合,完成转化过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能否在草莓植株体内维持稳定遗传的关键是 , 通常采用的方法进行检测.
(3)基因工程中,若要培育乳腺生物反应器,应选用动物的细胞为受体细胞,且该受体的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应为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RCOOR′+NaOH→RCOONa+R′OH),该反应属于( )
A. 消去反应
B. 加成反应
C. 聚合反应
D. 取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原核生物通过一套酶系统将某种原料转变成它自身必需的氨基酸,请根据图示选出正确的结论当氨基酸3含量增加时,它能与酶3结合,从而降低酶3的活性,反应是可逆的( )
A.每一种酶都是由特定的基因指导合成的
B.氨基酸3含量的增加,能够抑制酶3的活性,这属于酶合成的调节
C.如果能够直接为该原核生物提供酶2,那么即使基因2发生突变,它也不能正常生活
D.如果基因2不存在,则氨基酸1也可直接形成氨基酸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素(由2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合成过程图.含花色素的花为红色,否则为白色.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花传粉得F1中红花和白花植株比例为9:7,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1红花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可能出现白花植株的约占
B.将F1白花植株相互杂交,所得的F2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
C.将F1白花植株自花传粉,根据F2的表现型不能推测该白花植株基因型
D.用酶A的抑制剂喷施红花植株后出现了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为某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 DNA 变化图解,下列关于该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细胞是人体正常体细胞(46 条染色体),则在 CD 段的核DNA 数为 92 个
B. BC 段进行 DNA 复制,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 若该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则中心体复制的时期为 BC 段
D. 在 AC 段合成蛋白质时,需要高尔基体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的活动,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或15NH4Cl。a、b、c表示离心管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B. a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是在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的
C. b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DNA都是14N–15N-DNA
D. 实验结果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