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目前明星代言药品广告成了人们的热议,某广告声称其有效成分是一种基因工程生产的蛋白质,服用后具有一定的抑癌功效.其实这是不符合科学的,因为蛋白质药物不能口服,其理由是蛋白质口服后将被消化为氨基酸,从而失去疗效.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资料上获知:二氯甲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他们推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并就此问题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材料: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胰蛋白酶、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无菌试管、吸管等.(胰蛋白酶可将细胞分散)
(1)其中某位同学实验操作如下:(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①在无菌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培养液,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开来,置于摇床上培养.
②取无菌试管5支,加入适量的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l-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冰箱中低温培养一段时间.④取出5支试管振荡后,从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血球计数板内,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
(2)请你指出该同学操作上的错误①步骤②中的“适量”不科学;
②步骤③中“在冰箱中培养”不科学.
(3)另一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12345
二氯二乙胺浓度(mg/mL)0.10.20.30.40
细胞数目(个/mL)32027518696560
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实验浓度范围),二氯二乙胺具有抑癌作用;且效果随浓度增加而增加.
实验中的对照组为第5组,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梯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

分析 分析题目可知,癌细胞的增殖应在“适宜温度下”或“恒温箱中”才可完成,试管静置时,其内的溶液会出现沉淀,吸取培养液时所得每毫升中细胞的数目不准确,因此应摇匀后再吸取.由表中数据可知,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且抑制效果与浓度有关;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解答 解:蛋白质口服后将被消化为氨基酸,从而失去疗效,因此蛋白质药物不能口服.
(1)①胰蛋白酶能水解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是组织细胞分散开,所以动物细胞培养常用胰蛋白酶处理.
②实验设置应遵循对照原则,所以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 等量的生理盐水,和前4只试管进行对照.
(2)分析实验步骤可知,在操作过程中有两处错误;①在“冰箱中”应改为在“适宜温度下”或“恒温箱”中;②“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应改为“震荡摇匀后,从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
(3)分析表格中实验数据可知,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增殖;在一定的范围内,随二氯二乙胺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实验中的对照组为第5组,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梯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
故答案为:
蛋白质口服后将被消化为氨基酸,从而失去疗效.(蛋白质需水解为氨基酸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1)①胰蛋白酶        ②等量的生理盐水
(2)①步骤②中的“适量”不科学     ②步骤③中“在冰箱中培养”不科学(答案合理也给分)
(3)在一定浓度范围(实验浓度范围),二氯二乙胺具有抑癌作用;且效果随浓度增加而增加       5    不同浓度(梯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

点评 本题结合癌细胞的防治考查了学生试验设计能力,实验设置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评价和完善的能力,处理实验数据获取结论的能力,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各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A”含义最接近的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人们在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科学实验中,得到如图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B点对应的温度是酶的最适温度,此时酶的催化活性最高.
(2)甲图中由B点到C点酶的催化效率随温度增高而降低.
(3)乙图中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上移(上移/下移).
(4)若该酶是胃蛋白酶,其作用的底物是蛋白质.若胃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值由10逐渐降低到2,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不变,原因是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2左右,ph为10时酶已失活,再改变PH酶的活性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到化学信号
B.电刺激①处,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2次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电流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A→过滤→B→胡萝卜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萃取法,实验流程中A过程叫萃取,B过程叫浓缩.
(2)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干燥过程中,应严格将温度和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因为温度过高,干燥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3)图甲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示意图,请指出图中一处错误并改正:应避免明火加热,而采用水浴加热.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4)图乙是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装置示意图.该鉴定方法的名称是纸层析法.图乙中⑤为样品原点,⑦为其他色素和杂质,实验过程中点样时应注意快速细致、圆点细小并注意保持滤纸干燥.
(5)在图乙的胡萝卜素的结果示意图中,A、B、C、D四点中,属于提取样品的样点是B和C.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萃取样品中含有β-胡萝卜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菜为母本,甘蓝为父本,经人工授粉后,可获得二倍体的“白菜-甘蓝”
B.有性杂交得到的二倍体“白菜-甘蓝”无同源染色体,所以不育
C.利用体细胞杂交能获得可育的四倍体“白菜-甘蓝”
D.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示意图.请据此回答:
(1)容器A中放置的是动物器官或组织,它一般取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组织、器官.
(2)容器A的动物器官或组织首先要进行的处理是剪碎,然后用胰蛋白酶处理,这是为了使细胞分散开.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每个细胞能与培养液接触.
(3)培养首先在B瓶中进行.瓶中的培养基成分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等.在此瓶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有许多细胞不容易传下去,这是培养到第10代,到这时的培养称为原代培养.
(4)为了把B瓶中的细胞分装到C瓶中,用相应的酶处理,然后配置成细胞悬浮液,再分装.
(5)在C瓶中正常培养了10~50代,细胞增殖缓慢以至于完全停止,继续传代培养少数细胞等同于癌细胞的发展方向,获得不死性.目前保存正常细胞的方法是冷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雌雄异株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花色(红、粉、白)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中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具有A基因的植株可开红花,具有aa基因的植株可开粉花,B基因抑制色素的合成,植株开白花,研究人员还发现A基因会导致含Y染色体的花粉败育.现将白花雄株与粉花雌株杂交,F1代中出现白花雌株739株、粉花雄株368株,F1代雌雄植株相互杂交得F2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b基因位于X(填“常”“X”或“Y”)染色体上,亲本粉花雌株的基因型为aaXbXb
(2)自然状态下雄株的基因型有4种.有同学推测,自然状态下的红花植株纯合子一定是雌株,该推论正确吗?正确.请说明理由:因为自然状态下基因型为AY的花粉败育,所以没有基因型为AAXbY的红花雄株.
(3)研究者用60Co处理F2红花雄株,将其花粉授予亲本粉花雌株上,发现子代全为粉花植株,且雌株和雄株比例相近.镜检发现60Co处理后的植株,某条染色体断裂,部分区段缺失,据此推测: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60Co处理后,染色体断裂导致基因A区段缺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1是与图3中B植物叶肉细胞相关的部分生理过程简图;图2表示图3中B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3是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的叶片的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c过程中,CO2与C5结合生成C3,消耗的C5由C3经过一系列反应再生.
(2)图1中过程a、d进行的具体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
有abd(填字母序号).
(3)图2中,光照强度为f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填“大于”、“等于”、“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图2中的g点光照强度对应于图3中的N点.
(4)图3中,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每日光照12h)时,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A植物增加,B植物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