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以下对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图示的肌肉中
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

分析 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电流计处,M点的兴奋可以传导给N点,N点的兴奋不能传导给M点.

解答 解:A、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图示的肌肉中,A正确;
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刺激传出神经上的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现象,B正确;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刺激,产生兴奋,所以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C错误;
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所以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传递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具有积极意义
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期间可能有细胞发生癌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高原训练,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
B.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出现中暑症状
C.接受病原体刺激后,抗体分泌增多
D.饮水不足时,机体尿量分泌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豌豆的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根据下列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1)F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对绿为显性,圆对皱为显性.
(2)F2中粒色分离比为 黄色:绿色=3:1,粒形的分离比为圆粒:皱粒=3:1.表明豌豆的粒色和粒形的遗传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3)F2有四种性状表现,其中黄色皱粒、绿色圆粒是不同于两亲本的性状的重新组合类型.
(4)亲本基因型组成:纯种黄色圆粒为AABB; 纯种绿色皱粒为aabb.
(5)将两对相对性状一并考虑,F2中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接近9:3:3:1,说明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中填标号,横线上填相应名称和内容)
(1)在真核(原核、真核)细胞中,使用电子(光学、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此图表示的结构.
(2)细丝状的结构[3]染色质主要由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物质与DNA一起组成,其中,核糖体上合成的物质是通过[2]核孔进入细胞核内.
(3)由图中可见[1]内质网和[5]核膜相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
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
D.群落中的物种,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根据下面生态系统概念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分别为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信息传递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主要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的,在图中由⑤到④主要是以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通过⑤(填写图中编号)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
(4)生态系统中⑥很少或没有时,对碳循环的影响是腐殖质中的碳元素不能回到无机环境中(有机碳分解成无机碳受阻,碳元素不能以二氧化碳形式回到无机环境中).
(5)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这对夫妇再妇生白化病孩子的可能性是(  )
A.$\frac{3}{4}$B.$\frac{1}{4}$C.$\frac{1}{3}$D.$\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用某种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的实验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酶能够催化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该产物可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
(2)该实验中以反应物的浓度作为因变量;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若在t1之前,乙组实验温度提高10℃,那么乙组酶催化反应的速率会加快或降低或不变.
(4)若在t2时向丙组反应体系中增加底物的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丙组产物总量不变,原因是7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