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下列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液免疫的第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更少
B.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细菌,使其抗原暴露出来,并传递给T细胞,使之产生淋巴因子
C.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
D.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是记忆细胞

分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二次免疫的特点:①强度更强;②更迅速;③持续时间更长.

解答 解:A、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产生抗体数量多,因此体液免疫的第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更多,A错误;
B、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细菌,使其抗原暴露出来,并传递给T细胞,使之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B正确;
C、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即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C正确;
D、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是记忆细胞,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命系统的最宏观和最微观的层次分别是( )

A.生态系统、个体 B.生物圈、细胞

C.个体、病毒 D.生物圈、分子和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二倍体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花瓣颜色的形成原理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指导合成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最可能是液泡.该植物花瓣颜色遗传说明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是两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
(2)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授粉前需要去掉紫花植株的雄蕊,原因是避免自花传粉,去掉雄蕊的时间应该是雄蕊成熟之前.
(3)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白花:紫花:红花:粉红花为4:3:6:3.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frac{3}{8}$.
(4)研究人员发现矮茎植株种群中出现了高茎性状的雌雄个体,若高茎性状为基因突变所致,并且为显性性状,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证明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还是常染色体上.杂交组合:将多对矮茎雌性植株与高茎雄性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注:高茎、矮茎基因分别用D、d表示).
结果预测
①杂交后代雌、雄株均有矮茎和高茎,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杂交后代雄株全为矮茎,雌株全为高茎,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眼泪中含有溶菌酶,其参与的是第二道防线
B.抗原在人体内只有通过抗体才能被消灭
C.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其只能来源于致敏的B淋巴细胞
D.某人发生过敏反应,说明此人至少已是第二次接触该抗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有人说,生菜生吃才有味,你认为合理么?为什么?(  )
A.合理,生吃营养不会被破坏
B.合理,洗了会丢失一些营养成分
C.不合理,那样会增大感染寄生虫病的机会
D.不合理,生菜中有一种不能直接吸收的物质,只有洗一下,才使其溶解去除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根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请回答: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C;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B,其特点是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记忆B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D.
(2)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A
A.灭活抗原    B.抗体         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
(3)能将入侵的病毒分解,并使病毒的抗原出现在细胞膜上的是吞噬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的是T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激素是有机分子
B.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
C.激素能调节生命活动
D.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乙肝病毒HBV可引起人类急、慢性肝炎.乙肝表面具有抗原HBsAg,可用HBsAg免疫的小鼠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得到乙肝单克隆抗体.如图是制备筚克隆抗体的流程图,请分析回答:

(1)促进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诱导剂是聚乙二醇(化学物质).
(2)图中的“筛选”需通过抗体检验筛选出具有能产生特定抗体特点的乙细胞用于培养.
(3)经过筛选后的细胞需进行克隆培养,下列有关说法的是AD.
A.用胰岛素处理可提高细胞克隆的形成率
B.二倍体细胞通常为有限细胞系,克隆起来比较容易
C.细胞克隆的遗传性状均一,表现的性状相似,为纯系
D.应用克隆培养法形成的细胞群可称为细胞株
(4)细胞克降必须来源于幼龄动物组织或胚胎细胞;动物细胞培养时使用CO2培养箱,其目的是维持培养液的PH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利用某项技术将β-干扰素的17位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大大提高了β-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并且提高了储存稳定性,该生物技术为(  )
A.基因工程B.蛋白质工程C.基因突变D.细胞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