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③发现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 ④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意义在于认识DNA的结构,发现了DNA储存遗传信息的形式,同时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故③④正确。①中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根据有细胞结构的遗传物质是DNA,在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里面,有的是DNA,有的是RNA来证明。②中染色体组成,本题中无涉及,两位科学家只研究了DNA结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17 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DNA复制和表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rRNA上的一个密码子对应某种氨基酸

B.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和转录一次分别得到的产物长度相同

C.在一个细胞分裂周期中,核DNA的复制只发生一次,某个基因也只能转录一次

D.在效应B细胞中,一定不会发生DNA的复制,但一定会发生转录和翻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9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

B.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

C.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

D.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9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

C.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9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9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学者做出卓越贡献,正确的是( )

A.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B.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早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D.赫尔希等人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9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8遗传的细胞基础(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

①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②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 ③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 ④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⑤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

A.①②B.①⑤C.③④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7细胞的生命历程(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 h、36 h、48 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 h、12 h、24 h、36 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 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中5~8 min。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炭酸—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

清水培养时间(h)

质量分数(%)

时间(h)

0

12

24

36

0.01

24

10.71

13.68

14.19

14.46

36

9.94

11.99

13.59

13.62

48

7.98

10.06

12.22

11.97

0.1

24

7.74

9.09

11.07

10.86

36

6.12

7.87

9.98

9.81

48

5.97

6.68

7.98

8.56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中”的作用是  。

(2)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3)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石炭酸—品红试剂是一种 性染料。

(4)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

(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质量分数为 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 。

(6)下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