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其抵抗力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分解者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50 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5kJ和200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捕食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8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700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鼠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偏高(填“偏高”或“偏低”).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解答 解:(1)由于食物网简单,则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最低能量选最长的是食物链“草→鼠→蛇→鹰”,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最低能量为:5000×10%×10%×10%=5,最高能量选短的食物链,能量传递为20%,则最高能量5000×20%×20%=200.蛇、狐、鹰是竞争关系,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鹰的数量会增加.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捕食和竞争.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就会减少100只兔子,所以兔种群的K值变为700.部分标记个体迁出会导致重捕的数目减少导致调查结果偏高.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故答案为:
(1)自我调节   抵抗力  分解者
(2)5   200    增加    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
(3)捕食   700    偏高
(4)升高     下丘脑     肾小管、集合管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力,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B.K+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C.Na+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D.人体内水的主要排出途径是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淋巴细胞能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此过程常用聚乙二醇或灭活病毒作为诱导剂,该细胞的特点是既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杂交瘤细胞繁殖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其遗传性状保持不变(改变或保持不变).
(3)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培养选用的是液体培养基(物理状态),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需加入动物血清.
(4)单克隆抗体注入体内后可以自动追踪抗原(病原体或癌变细胞等)并与之结合,而绝不攻击任何正常细胞,故称为“生物导弹”,这是利用了抗体的特异性.
(5)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还应用了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两大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研究发现,抑制Ark5酶的活性,癌细胞将无法平衡代谢与增殖的能量,在能量稀缺情况下,癌细胞仍无限制增殖,最终因缺乏足够能量供应而死亡.据此可知,Ark5酶能够(  )
A.降低癌细胞的代谢速率B.减少癌细胞的营养供应
C.诱导癌细胞的基因突变D.确保癌细胞的代谢能量需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以小鼠为对象进行下列各项研究工作,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小鼠体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时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而停止分裂增殖,此时瓶壁上形成细胞层数是单层(或一层).
(2)体外受精之后,精核与卵核融合之前,用微型吸管除去雄核,再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作用类似于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细胞),处理后的受精卵可发育成小鼠.这种方法在动物新品种选育中的显著优点是缩短获得纯合体的时间.
(3)培育转基因小鼠时,通常以受精卵作受体细胞,为使外源基因在后代中长期保持,可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的细胞核转入去核卵母细胞中构成重组细胞,使其发育成与供体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
(4)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添加抗生素来防治污染;若保存细胞,通常在液氮(或冷冻)条件下,因为在这种条件下,细胞中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代谢速率降低.
(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中,首先需向小鼠注射相应的抗原,以产生相应的效应B细胞,让该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融合后经选择培养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可获得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从腹水中获得特异抗体,这种细胞的特点是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表现正常的居民中有66%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致病基因携带者.岛上某家族系谱中,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病(基因为B、b),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伴X隐性遗传病),请据图分析回答:

(1)乙病为血友病,另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隐性遗传病.
(2)Ⅱ-6的基因型为AaXBXb,Ⅲ-13的基因型为aaXbXb
(3)若Ⅲ-11与该岛上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中患甲病的概率为11%.
(4)若Ⅲ-11与Ⅲ-13婚配,则其孩子中不患遗传病的概率为$\fra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为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检测到c、d点有神经冲动,说明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时,需要组织液为传导媒介
C.b处检测不到神经冲动,是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D.如果de距离等于ad,且ade在同一段神经纤维上,刺激d点时,会在a处先测到电位变化,因a处离神经元的细胞体更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分析细胞内4种重要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E在动物细胞中是指糖原,组成E的基本单位A是葡萄糖
(2)F是脂肪,脂质还包括磷脂和固醇等;
(3)C是指氨基酸,大约有20种.
(4)生物体内的H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H的基本单位D是脱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是一个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判断该生物BC.
A.一定是生产者  B.细胞内有染色体   C.一定不是原核细胞   D.有细胞壁是植物
(2)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甲.判断的主要依据为甲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乙有.
(3)甲、乙两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分子.
(4)甲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而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由于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