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表示哺乳动物(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腺体代表甲状腺,①~⑤表示五个生理过程。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图中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①~⑤中首先加强的是过程①

C.垂体还能分泌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的生长激素,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D.当过程③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过程①②会加强

【答案】D

【解析】

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图中过程①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图中过程②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图中过程③分泌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④⑤表示抑制作用。

A、图中①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

B、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所以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①~⑤中首先加强的是过程①,B正确;

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二者有协同作用,C正确;

D、当过程③分泌的激素(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会通过④⑤过程反馈抑制①②过程,导致这两个过程减弱,D错误。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试回答下列“血红蛋白质提取与分离实验”的有关问题:

1)血红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_______________、纯化、__________

2)对红细胞进行洗涤时应使用生理盐水而不使用蒸馏水的原因是______

3)图1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粗分离后纯化蛋白质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法。装填凝胶色谱柱时,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的存在,原因是______ab均为蛋白质分子,其中先从凝胶色谱柱中洗脱出来的是a,是因为a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大”、“小”)。

5)图2表示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的结果。不同蛋白质得以分离是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体的内环境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液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过咸导致①增多,进而会引起血压升高

B.长期营养不良导致③的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C.②③④构成人体所有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D.人体在剧烈变化的外界环境中总能维持稳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激动素是一种植物生产调节剂,干旱缺水环境下使用激动素可影响棉花产量。为探究干旱环境下不同浓度的激动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棉花生产早期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激动素直接从植物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

B. 该实验存在两组空白对照,不符合对照原则

C. 可进一步探究棉花生长不同时期激动素的作用效果

D. 缺水环境下,激动素的作用体现出了两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H7N9病毒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过程③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小鼠体内注射抗原蛋白,使小鼠产生______________免疫。从小鼠体内分离的细胞Ⅰ是______________,细胞Ⅱ应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外培养细胞Ⅱ,首先应保证其处于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其次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和气体环境等。

4)对于转基因成功的细胞Ⅱ还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_____________检测。

5)若要预防H7N9禽流感,可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作为疫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蛋白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只有温度一个

B.可用毛衣上的油渍为实验材料

C.蛋白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一定比普通洗衣粉好

D.本实验的观察指标可能是单位时间内污渍残留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对浙江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时鹭类中的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筑巢高度/m

池鹭/

白鹭/

夜鹭/

牛背鹭/

鹭鸟总数/

6~8

6

6

8

0

20

8~10

52

6

6

2

66

10~12

14

4

4

2

24

12~14

10

22

4

0

36

1)表中数据显示,该森林群落鹭类的优势种是_______________。调查该区域某鹭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表中数据的获得是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__________________(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块(10m×10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得出的。

2)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鸟在觅食时间和方向上的改变,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______________,可以使之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二者之间_____________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鸟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图1。从中可推如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参照图2可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这是长期__________的结果。图2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的,而能量流动的特点则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日益增长,抗菌肽作为一种新型抗生素替代药物,近年来得到了极大关注。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细菌,因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也被称为“超级细菌”。MRSA入侵人体后,首先被______________处理,暴露其表面的抗原,这些抗原能引起______________细胞产生相应抗体。

2)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抗菌肽对小鼠抗MRSA免疫作用影响的研究。

①将6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2组,A组先注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再注射MRSAB组先注射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注射____________

每组选用30只小鼠的目的是___________。统计注射24h后小鼠腹腔冲洗液中MRSA的数量,结果如上图,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

②研究人员又进行了CD两组实验,并统计了A~D组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一种免疫细胞)的数量(结果见下图),并据此推测抗菌肽在MRSA的刺激下能募集更多的中性粒细胞抵达感染部位,从而加强小鼠的抵抗力。作出此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③为确定抗菌肽的功效必须依赖于中性粒细胞,科研人员进行了进一步实验,对于实验组小鼠应选择的操作依次为: __________ (选择并排序)

a.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b.腹腔注射抗菌肽

c.腹腔注射MRSA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诱导形成中性粒细胞缺陷小鼠

e.检测腹腔冲洗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

f.检测腹腔冲洗液中的MRSA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机物A是某种药物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为:,关于有机物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的分子式为C10H8O3 B. 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

C. 可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 D. 可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