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下,血浆的化学成分、pH保持不变

B.持续高烧时,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使体温保持正常

C.严重腹泻病人血浆渗透压可能正常,无需补充水和无机盐

D.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引起组织水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是主要能源物质
B.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C.“胖子怕热,瘦子怕撞”能反映脂肪的作用
D.佝偻病可能是由于缺少维生素D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胞吐,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在细胞内的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3)脂肪细胞是(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并趋于稳定.
(5)糖尿病患宜注射(填“口服”或“注射”)胰岛素,原因是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道分解而失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表面的有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甲型H1N1流感病毒仅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内合成的
D.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原核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科学家从链霉素提取抗除草剂基因(bar基因),培育抗除草剂作物,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重组质粒示意图,据图分析,需用BamHⅠ和BgIⅡ酶处理链霉菌的DNA,以提取目的基因.为了筛选出成功导入dar基因的受体细胞,需在受体细胞培养基中添加潮霉素.
(2)将种子的胚划伤,简称划胚,请说出农杆菌把将bar基因导入划胚细胞的过程.
(3)某兴趣小组要探究各种划胚方式(包括横划、纵划和穿刺),对bar基因导入大豆种子胚细胞效率的影响,请将有关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步骤1:将数量相等的各种划胚方式的种子,浸泡在带bar基因的农杆菌菌液中培养2-3天;
步骤2:用DNA分子杂交技术鉴定萌发植株的细胞是否导入bar基因.
(4)下表是不同植物对除草剂耐受性研究的实验结果.据表分析可知,玉米对除草剂耐受性最大,判定依据是随着除草剂浓度的增加,玉米成活苗数下降幅度最小,且高于大豆和高粱.
不同浓度的除草剂处理后植物苗存活率
植物除草剂浓度
0%0.025%0.05%0.1%0.2%
玉米100%100%94.1%88.2%58.8%
大豆94.1%88.2%82.4%82.4%0%
高粱94.1%88.2%82.4%52.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稻田中水稻与杂草的关系是(  )
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为了研究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任氏液成分表
成分含量
NaCl6.5
KCl0.14
CaCl20.12
NaHCO30.2
NaH2PO40.01
葡萄糖2.0
(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NaHCO3和NaH2PO4,其Na+/K+比与体液中组织液的Na+/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细胞失水.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传出神经 和效应器.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蜜蜂营社会性生活,一个蜂群内的个体分为蜂王、工蜂、雄蜂,它们在蜂群中起不同作用.蜂王分泌一种叫“蜂王物质”的外激素来确保它在蜂巢中的地位,这种物质抑制其它雌性的卵巢发育,从而把它们变成不育的工蜂.
(1)“蜂王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它的作用一方面保障蜜蜂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维持蜜蜂种群的繁衍.
(2)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集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的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发酵,回到蜂巢中吐出.由此可知,人类所喝蜂蜜中的能量来自绿色植物(或光合作用)同化的能量.
(3)蜜蜂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消费者.同一个蜂巢中蜜蜂居住的蜂房不同,不能体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原因是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群落中不同种群占据不同空间,而同一个蜂巢中的蜜蜂属于一个种群.
(4)当蜜蜂受到敌害攻击时,蜂巢的蜜蜂一起向敌害进攻,此时蜜蜂之间的关系叫种内互助.蜜蜂螫敌害时,因尾刺有倒钩,常将自身的内脏拔出,导致蜜蜂个体死亡,这种现象对种群的生存是有利(有利、有害).
(5)刚迁入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条件下的蜜蜂,种群呈J型增长.一个环境中的蜜蜂的容纳量是可变.(可变/不可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实验中酒精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中100%酒精作用是分离色素
B.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中95%酒精作用是洗去多余卡诺氏液
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50%酒精作用是解离时固定细胞分裂相
D.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70%酒精作用仅是杀伤细菌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