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据图分析:图1中,甲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氧呼吸,①是暗反应,②是光反应,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④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图2中,随种植密度增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都变差,故与P点比,限制Q点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CO2浓度.
图3中,B点和D点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在6~18h之间二氧化碳之所以不断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比较图中的A点和E点,可以看出一昼夜后即E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因此表现出生长现象.
图4中,可视为一组对照实验,照光与不照光部分的生理过程中差别是光合作用是否进行.
解答 解:(1)①分析图1 可知,甲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场所是叶绿体,乙是呼吸作用的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②鲁宾和卡门通过同位素示踪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源水,设立的一组对照实验:H218O和CO2,H2O和C18O2.,卡尔文通过同位素示踪法探究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为14CO2→C3→(CH2O).
(2)由图2可知随种植密度增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都变差,故与P点比,限制Q点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CO2浓度.
(3)图中B点和D点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D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在6~18h之间二氧化碳之所以不断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导致吸收的CO2多于产生的CO2.比较图中的A点和E点,可以看出一昼夜后即E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该二氧化碳用于合成有机物储存于植物体中,因此表现出生长现象.D点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故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D点.
4)照光与不照光部分的生理过程中差别是光合作用是否进行,但同时它们都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原重量+总光合作用-呼吸消耗,a=叶片原重量-呼吸消耗,因此b-a=总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
(1)①叶绿体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②同位素标记法 14C3→(14CH2O)
(2)光照强度 C02浓度
(3)能 一昼夜C02浓度降低,说明有有机物积累 BD D 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4)b-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影响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种群数量 | 36 | 72 | 339 | 856 | 1521 | |
第一次捕捉(标志)数 | 160 | |||||
第二次捕捉数 | 162 | |||||
第二次捕捉个体中的标志数 | 30 |
A. | B.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次性大量饮水可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 |
B. |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 |
C. | 组织液渗透压髙于血浆渗透压可引起组织水肿 | |
D. | 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扶沟高级中学高二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分开,分别发生在( )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
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
A.①② B.③③②
C.②②②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两种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主要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 | |
B. | 两种细胞内存在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完全相同的蛋白质 | |
C. | 两种细胞生命活动所需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 |
D. | 两种细胞内基因的复制与表达的情况完全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长素在茎的背地生长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 |
B. | 脱落酸在叶片的衰老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 |
C. | 赤霉素在幼根生长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 |
D. | 乙烯在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的全能性 | B. | 植物激素的调节 | C. | 细胞衰老凋亡 | D. | 同源染色体联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