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已知正常的β珠蛋白基因(以βA表示)经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可得到长度为1.15kb和0.2kb的两个片段(其中0.2kb的片段通常无法检测到),异常的β珠蛋白基因(以βS表示)由于突变恰好在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点上,因而失去了该酶切位点,经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后只能形成一个1.35kb的DNA片段,如图1;现用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编号为1、2、3的三份样品进行处理,并进行DNA电泳(电泳时分子量越小扩散越快),结果如图2,则1、2、3号样品所对应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以βA、βS表示相关的基因)(  )
A.βSβS、βAβS、βAβAB.βAβA、βAβS、βSβSC.βAβS、βSβS、βAβAD.βAβS、βAβA、βSβS

分析 电泳是指带粒子在电场中向与自身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的现象.不同的带电颗粒在同一电场中泳动的速度不同,从而可将不同的DNA片段分开.由于0.2 kb的DNA片段通常无法检测到,而电泳结果显示经过MstⅡ限制酶处理的样品2中有两个不同大小的DNA片段,应该一个是1.35 kb的DNA片段,另外一个是1.15 kb的DNA片段;DNA的片段越小,那么其在电泳场中的移动速度越快,这样样品1的是1.35 kb的DNA片段,样品3的是1.15 kb的DNA片段.

解答 解:根据电泳法的原理,DNA分子的片段越小,其在电泳场中的移动速度越快.由图2电泳结果可知,1号样品只有1.35kbDNA片段,即由两段1.35 kb的DNA片段组成,其基因型为βSβS,2号样品既有1.35kbDNA片段也有1.15kb片段,所以基因型为βAβS,3号样品只有1.15 kb的DNA片段组成,其基因型为βAβA
本题选:A.

点评 本题通过电泳分离DNA片段来分析基因型,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2中电泳结果表示的意思.解题关键:①理解DNA电泳法的原理,DNA的片段越小,其在电泳场中的移动速度越快;②正确识图,通过分析图1、图2,推断相关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主要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单向流动,而不是循环流动.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10%-20%,原因是①②④⑤(填标号).
①每一营养级细胞呼吸消耗大量能量 ②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③食物链是不可逆转的 ④捕食者不能把上一营养级全部吃掉 ⑤动物捕食到猎物剩下皮毛、骨头等丢弃
(2)如果把生物群落作为生物库,其中(填图中标号)的作用,对于碳的循环起重要作用,由于植被破坏、耕地退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并引起温室效应.
(3)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①是光合作用;碳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由丙进入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从猪唾液、胰液和新鲜肝脏细胞中分别提取酶E1、E2、E3,它们与三种物质(S1、S2、S3)混合后情况如表一,且S3与E3混合后产生较多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表二为有关颜色反应实验.据表(表中+为有反应,-为反应),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表一 
试管物质碘液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
1S1+--
2S2--+
3S3---
4S1+E1-++
5S2+E2--+
6S3+E3--+
表二

物质
E1E2E3
S1+--
S2-+-
S3--+
A.能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是E3
B.据表中信息可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C.S2的水解产物是多肽
D.三种酶的成分均为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消费者,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捕食关系.
(2)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3)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次生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基本功能.请回答:
(1)生命系统中信息传递普遍存在.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在群落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信息传递的作用依次为调节种间关系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下表为某草原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生存受到威胁的各种原因及比例调查结果.
原因哺乳动物鸟类
偷猎31% 20%
丧失栖息地 32%60% 
生物入侵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在该系统中存在如图1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1:2,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0.79倍(精确到百分位).该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
(3)图2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

①图l的种间关系有竞争与捕食.
②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贝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垂直结构,其意义是提高群落利用空间和食物资源的能力.
③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贝类后,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图2所示:能量由贝类流向水禽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frac{G}{B}$ (用字母表示).图3中C表示贝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水禽、鱼类的粪便量等于F-G(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体系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光合产物的分层多级利用
C.桑树的凋落物、蚕沙撒入鱼塘中,经池塘内食物链的作用实现了能量的重复利用
D.该系统具有结构协调,资源高效利用,内部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展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材料对实验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T2噬菌体作为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因为它的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且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与DNA(核酸)会自然分离.
(2)获得被32P标记、被35S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方法是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在2~5min时,上清液中的35S、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90%和20%,由此可以推断出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4)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发现,细菌裂解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在大小、形状等都与原来噬菌体一致,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或噬菌体的各种中性状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以一个具有正常叶舌的水稻纯系的种子为材料,进行辐射诱变试验.将辐射后的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甲、乙两株的后代均出现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无叶舌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为3:l.经观察,这些叶舌突变都能遗传.请回答:
(1)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表明辐射诱变处理均导致甲、乙中各有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甲株后代中,无叶舌突变基因的频率为50%.
(2)现要研究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请以上述实验中的甲、乙后代分离出的正常株和无叶舌突变株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予以判断.
①实验设计思路:分别选取l株甲、乙后代的个体进行杂交,统计Fl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F1全为无叶舌突变株,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
若F1全为正常植株,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相结合时,改变了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发生一个短暂的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如图A、B所示为两种突触后电位产生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他酶系所破坏.由上图可知,图A中由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兴奋(兴奋/抑制)性;图B中当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后膜膜内为负电位.
(2)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与上图B相同,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
①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该药物可以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②某种麻醉剂可以与GABA受体结合,起到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延长(填“缩短”或“延长”)Cl-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