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错误的是(  )

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
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以维持电位差

【答案】B
【解析】 A、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神经纤维上通过局部电流传递信号,所以兴奋由细胞B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A不符合题意;

B、刺激b处,效应器会做出反应,但不是反射活动,因为反射弧不完整,B 符合题意;

C、刺激皮肤A,兴奋到达电流计两侧接线柱时间不同,所以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不符合题意;

D、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K+外流引起,D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B.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肌肉和腺体)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同源染色体是指

A. 经过复制后的形状,大小均相同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B.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C. 减数分裂中两两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D. 着丝点分裂后的两条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甲表示某环境的条件变化情况,乙、丙表示该环境中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0t1两种群数量增长不受环境条件影响
B.t1t2乙种群数量的峰值代表该种群的K
C.t2t3丙种群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D.t3t4乙种群数量以逻辑斯谛方式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
B.阻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
C.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Ⅳ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体细胞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

A. 丙酮酸和[H] B. 乳酸

C. 酒精和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④在生物体内约有20种

B. 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于②和③

C. 结构④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全部都参与脱水缩合

D. 符合图示结构式的分子均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A. 神经递质 B. 组织胺 C. 有氧呼吸酶 D. 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通过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 , 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结合后,酶T的活性 , 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请结合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
(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重庆一中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麦做了一系列实验:
(1)取小麦根尖经解离、后制成的临时装片,在其分生区细胞中能看到被明显染色的染色体.
(2)取小麦的根毛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与其质壁分离复原相关的细胞器有(至少答2个).
(3)用白炽灯给小麦植株提供光源使其正常生长,若更换为相同光照强度的绿光灯,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的NADP+/NADpH的比值(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4)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在T1和T2两种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利用等量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编组为A,B反应结束后使淀粉酶失活.
第二步:从A,B两组装置中取出等量溶液,分别倒入U形管的甲、乙两侧,此时两侧液面高度相同,﹣段时间后观察U型管两侧高度变化.若甲侧液面高于乙侧,则说明该淀粉酶的活性在T1温度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在T2温度下.为确定T1温度和该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关系,利用T3温度(T3>T1)替代T2温度重复上述实验,若甲侧液面低于乙侧,则说明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填“一定”'或“不一定”)大于T1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