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虽然人口增长过快能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但片面追永经济发展,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人口素质问题等,才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了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題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1)“二孩政策”的实施能提高人口出生率从而改变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
(2)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复杂,这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还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环境改善后不断出现狼群活动的报道,狼与兔子之间可以通过识别对方的气味从而捕食或逃避捕食,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功能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粪便量与摄入量之比般是狼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兔子.

分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
意义: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解答 解:(1)“二孩政策”的实施能提高人口出生率从而改变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
(2)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环境改善后不断出现狼群活动的报道,狼与兔子之间可以通过识别对方的气味从而捕食或逃避捕食,这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植物性食物有些细胞壁等不易消化,所以摄入等质量的食物,植食性动物的粪便量多于肉食性动物,故肉食性动物的粪便量与摄入量之比一般小于植食性动物.
故答案为:
(1)年龄组成
(2)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小于

点评 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数量特征、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属于高考的高频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表是有关淀粉酶的探究实验(“+”表示加入,“-”表示不加入).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试管编号
2mL 3%淀粉溶液+-
2mL 3%蔗糖溶液-+
1mL 2%淀粉酶溶液++
反应温度/℃6060
结果检测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
实验结果砖红色无砖红色
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B.本实验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C.本实验不能确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
D.实验结果能说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属杂食性动物.幼螺多为腐食性,成螺一般取食绿色植物和真菌,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1)非洲大蜗牛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和分解者(成分),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2)在没有天敌,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非洲大蜗牛入侵以来数量几乎呈“J”增长,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因此需要采取防治手段控制该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的λ参数.有人提倡饲养鸡、鸭、鹅来控制非洲大蜗牛的增长,已收到较明显的效果,该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3)有学者推测,非洲大蜗牛也可能替肉食动物提供了一个食物来源,改变食物链,进而改变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
(4)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非洲大蜗牛同化能量去向的详细示意图,请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相关问题.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物质循环.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首先做了半分解和未分解两种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将每种叶片与土壤混合均匀后置于两个盆中,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蒙古栎杨树红松白桦
未分解叶2.445.944.797.30
半分解叶7.209.428.715.23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灭菌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在不同叶片中,对杨树的半分解叶最为喜好.由此说明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三化螟是水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是防治三化螟的方法之一.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时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组选择了两块相同的稻田进行了试验,实验组放置昆虫信息素,对照组不放置,结果如图,请回答:
(1)图中白色柱是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的测定结果;该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生物 防治.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最终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3)某片稻田及灌溉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被农民弃耕后,很快就会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由于气候持续干旱,该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可能是草本(植物)阶段或灌木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血浆、淋巴、组织液都可以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甲、乙、丙三个生物兴趣小组按如下三个流程进行课外探究活动,请回答:
兴趣小组甲:

兴趣小组乙:挑选豆腐→豆腐长毛→加盐腌制→加卤装瓶→密封腌制
兴趣小组丙:土壤取样→梯度稀释→接种于培养基→计数
(1)甲组由果酒的制作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氧气和温度,请完善酒精发酵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
(2)乙组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先将切好的豆腐块放置在笼屉内,为使毛霉发酵充分,必须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丝来自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密封腌制时添加卤汤,卤汤中酒精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低会导致其它微生物生长(豆腐腐败).
(3)丙组欲按以上方法统计土壤中能降解苯酚的某菌株的数量,其流程中土壤样品稀释后,应该接种于以
苯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该组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4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60,则每毫升样品中的菌株数是3×106个(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毫升).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酵母菌是重要的模式生物,某生物兴趣小组对酿酒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如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乙醇含量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
(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逐渐发展到稳定阶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K值
C.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
D.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