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萤火虫在夜晚是依据发光器官所发出的闪光来寻找配偶的.有一种萤火虫雄萤到处飞来飞去,但严格地每隔8s发光一次,雌萤则停歇在草叶上以发光相应答,每次发光间隔时间与雄萤相同,但总是在雄萤发光后才发光.据研究,每一种萤火虫的发光频率都不相同,这极好地避免了种间信号混淆和种间杂交.根据以上内容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萤火虫的发光属于物理信息
B.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
C.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D.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分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
(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
(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

解答 解:A、萤火虫的发光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雌雄萤火虫均可发光传递信息,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B正确;
C、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C正确;
D、题干信息为同种生物间的信息传递,不能体现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l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Ⅰ、图为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简图,其中英文字母与甲、乙分别表示物质成分,数字表示反应过程.
(1)图中,膜的上方为叶绿体基质结构部分.
(2)PSⅠ、PSⅡ分别为光合色素与蛋白质的复合系统,其中含有大量叶绿素A的复合系统是PSⅡ,判断原因是该复合系统能释放出高能电子至PSI,参与NADPH的形成.
(3)当某种环境因素X减弱时,B浓度明显下降,从而导致过程②催化酶的活性下降,但同时大多数酶的活性并未受影响;当减低环境因素Y时,过程②的酶与绝大多数酶的活性均降低.因此,可以推断影响过程②催化酶的因素X、Y分别可能是光照强度、温度.
(4)增大CO2浓度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但当CO2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产物并不会再增加,这是因为光反应速度有限,跟不上暗反应速度,光反应为限制因素;催化CO2固定的酶本身活性有限
(请写出两点).
Ⅱ、气孔是CO2等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气孔导度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表面单位面积的CO2的量,其单位是mmolCO2•m-2•s-1,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
(4)研究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镉对小白菜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
镉浓度
(mg•L-1
气孔导度
(mmolCO2•m-2•s-1
胞间CO2浓度
(μL•m-2•s-1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0154.75256.5011.05
0.01133.50264.509.07
X141.50236.7512.02
1121.00277.008.37
1093.75355.003.52
据表分析,X应为0.1,理由是实验中自变量的设置应遵循梯度变化规律;高剂量(≥1mg•L-1)镉会使气孔导度下降,而胞间CO2浓度却增大,其主要原因是固定的CO2减少(小白菜细胞光合作用利用的CO2减少),以致合成的C3减少.
(5)表是植物A和植物B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A和植物B吸收CO2的差异主要是植物A主要在夜间吸收CO2,植物B主要在白天吸收CO2(或吸收CO2的时间不同);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A.
时刻0:0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24:00
A气孔导度383530728152538
B气孔导度112038303520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右图为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1)~(5)是对各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描述,其中正确
的是(  ) 
(1)①~⑥都有膜结构(2)①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
(3)该细胞需要的ATP 主要由④提供(4)③④都可产生水
(5)⑥内细胞液浓度的高低,可影响细胞对水的吸收.
A.(3)(4)(5)B.(2)(3)(4)C.(2)(4)(5)D.(1)(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样方法只能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B.标记重捕法适合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标记重捕法中,从做上标记到进行重捕,需要间隔一段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以下两幅图说明了恒温动物(如兔)和变温动物(如鱼类)在体温调节上的不同.图A表示两类动物体温与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图B表示两类动物的耗氧量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比较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在应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方面的不同(图A):恒温动物体温相对恒定,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
(2)变温动物(不具有对温度的行为调节)仅限于在低于40℃的环境中生存:高于40℃时,体内酶的活性下降;极端高温时,蛋白质(或细胞)结构受到破坏.
(3)对恒温动物来说,在环境温度低于15℃时,为维持体温,耗氧量明显增加.动物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中的有机物氧化放能.在环境温度高于35℃时,为维持体温,需要通过相关的代谢活动来增加散热量,主要的方式是增加汗液的分泌和增加皮肤内毛细血管的血流.
(4)对变温动物来说,当外界环境达到一定温度时,氧气消耗量随环境温度的不断升高而增加,试解释原因:在一定范围内(低于40℃),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酶的活性和代谢强度也相应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人体内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下列有关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向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组合的选项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有关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
B.翻译时,核糖体沿着tRNA移动
C.tRNA随机结合氨基酸,并将它转运到核糖体
D.rRNA、tRNA、mRNA都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