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研究者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完成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相关研究,实验过程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1组2组3组4组
培养
条件
培养液中氮源(无放射性)14NH4Cl15NH4Cl15NH4Cl14NH4Cl
培养液中碳源(无放射性)12C-葡萄糖13C-葡萄糖13C-葡萄糖12C-葡萄糖
添加的放射性标记物35S-氨基酸14C-尿嘧啶
操作

检测
核糖体放射性检测有放射性有放射性
用温和的方法破碎细菌,然后使用密度梯度离心
离心后核糖体位置轻带重带 A
(1)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rRNA和蛋白质,前者是以大肠杆菌的DNA 分子为模板合成的;由第1组和第2组结果可知,核糖体位于重带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成分含有15N和13C.
(2)以35S-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称为翻译.若将第3组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入无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核糖体的放射性会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且细胞其他部位出现放射性,由此推断,第3组结果中核糖体放射性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具有放射性的蛋白质(或:多肽)从核糖体和mRNA的复合物上脱离.
(3)若用T4噬菌体侵染第2组的大肠杆菌,然后放在第4组的实验条件下继续培养,请推测:
①短时间内,若T4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均是在第2组大肠杆菌原有的核糖体上合成,则表中A对应的核糖体位置应更多地集中在重带(填“轻带”或“重带”).
②随着时间延长,离心后出现多条核糖体带,若位于重带的核糖体出现放射性,则说明14C-尿嘧啶会出现在RNA(或:mRNA;mRNA和tRNA)分子中;培养时间越长,该类分子与T4噬菌体(填“大肠杆菌”或“T4噬菌体”)的DNA单链形成杂交分子的比例越大.
(4)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或: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和RNA的作用).

分析 分析表格:表中是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完成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相关研究.培养液中的NH4Cl和葡萄糖分别为大肠杆菌提供氮源和碳源,其中N和C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重要成分;35S-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14C-尿嘧啶是合成RNA分子的重要成分.据此答题.

解答 解:(1)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rRNA和蛋白质;rRNA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由第1组(14NH4Cl、12C-葡萄糖)和第2组(15NH4Cl、13C-葡萄糖)结果可知,核糖体位于重带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成分含有15N和13C.
(2)以35S-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称为翻译.35S-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若将第3组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入无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核糖体的放射性会随时间延长而下降,说明具有放射性的蛋白质能从核糖体和mRNA的复合物上脱离.
(3)①短时间内,若T4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均是在第2组大肠杆菌(15N、13C)原有的核糖体上合成,新合成的蛋白质含有15N和13C,因此表中A对应的核糖体应更多地集中在重带.
14C-尿嘧啶是合成RNA分子的重要成分;该RNA分子是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因此培养时间越长,该类分子与T4噬菌体的DNA单链形成杂交分子的比例越大.
(4)根据题干信息“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完成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相关研究”可知,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或: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和RNA的作用).
故答案为:
(1)rRNA   DNA    15N和13C
(2)翻译    具有放射性的蛋白质(或:多肽)从核糖体和mRNA的复合物上脱离
(3)①重带   ②RNA(或:mRNA;mRNA和tRNA)   T4噬菌体
(4)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或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和RNA的作用)

点评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能分析表中实验,提取有效信息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表是分析豌豆的两对基因遗传情况所得到的F2基因型结果(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表中列出部分基因型,有的以数字表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配子YRYryRYt
YR12YyRr
Yr3
yR4
yrYyrr
A.表中Y、y、R、r基因一定都在细胞核中
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F14种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表中F1形成了4种等比例雌雄配子
D.F2中出现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frac{6}{16}$或$\frac{10}{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面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以下解决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
A.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求马上停止实验,并封存重组生物
B.要求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毒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
C.对用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的菌株,限定必须使用40℃下便会死去的菌株
D.把重组DNA的转移限制在遗传上没有缺陷的生物上[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子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却无甜玉米子粒.原因是(  )
A.甜是显性性状B.非甜是显性性状C.显性具有相对性D.环境引起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为研究城市环境污染和A植物生命活动的关系,相关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研究者测定了不同污染程度下A植物叶片光合色素的相关指标,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可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②据图1可知,随污染程度的加剧,叶绿素的含量逐渐下降,其中叶绿素b含量变化的程度大于(大于/小于/等于)叶绿素a.
③进一步分析,随污染加剧,叶片中色素含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进而使叶片中制造有机物的量减少(增加/减少).
(2)研究发现,与A植物共生的细菌X对受重金属污染的A植物的生长有1影响.
①实验一:采集污染地区累积重金属的A植物,从其体内分离得到共生菌X.
a.植物组织块消毒后,用无菌水多次冲洗,将最后一次冲洗过植物组织块的无菌水涂布于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上,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若培养基上无菌落,则证明植物组织块表面已达到无菌状态.
b.在无菌条件下,将经a步骤处理的植物组织块制作浸出液并梯度稀释,涂布于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培养基上出现不同形态的菌落,表明A植物内部有多种菌存在.
c.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细菌,在含(一定浓度)重金属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从而得到耐重金属的共生细菌X.
②实验二:观察在重金属污染条件下细菌X对A植物生长的影响.
a.将细菌X与体内无细菌的A植物共培养,得到与细菌X共生的A植物若干株;将等量体内无细菌的A植物作为对照.
b.将上述植物在含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结果如图2(忽略植物体中细菌X的重量).通过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加强;细菌X可缓解此抑制作用.
③经检测,重金属在与细菌X共生的A植物组织和对照植物组织中的浓度相同,且单位体积植物组织中水含量相同.结合图2可以得出,与细菌X共生的A植物中重金属的总量较对照植物高(高/低/相等).
④综上所述,同体内无细菌的A植物相比,与细菌X共生的A植物利于(利于/不利于)清除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生物学基础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若用低倍镜观察可以调粗准焦螺旋,若用高倍镜观察只能调细准焦螺旋.
②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
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有利于DNA和蛋白质的分离
④用苏丹III染色后的花生子叶薄片用清水洗去浮色
⑤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的目的是便于进行色素分离
⑥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需使用生理盐水.
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⑥C.②③⑤⑥D.②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将绵羊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其去核的卵母细胞内形成重构卵(甲),可以培养成胚胎,并最终发育成完整个体,而将体细胞直接培养或体细胞核移植到未去核的卵母细胞内(乙)都不能形成胚胎,对这些现象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体细胞核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B.特定的细胞质是实现细胞全能性的必要条件
C.染色体数量的变异可能使乙不能实现细胞全能性
D.卵母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所示为某物质与细胞的作用关系,该图不能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A.抗体作用于某种致病性真菌B.果胶酶作用于叶肉细胞
C.乙酰胆碱作用于肌肉细胞D.胰岛素作用于神经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某种地中海贫血症(单基因遗传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为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研究人员对岛上若干家庭进行了调查.在一个祖孙三代的家庭里,丈夫(甲)和妻子(乙)均表现正常,他们仅有的一个孩子为患有该病的男孩,甲的姐姐和乙的弟弟均为该病患者,而甲乙双方的父母均表现正常,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下列空白方框中绘制出该家庭三代的遗传系谱图.

(2)根据对此家庭的调查结果初步推测,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常(常/性)染色体上的隐(显/隐)性基因.若用字母T、t表示这对基因,该家庭中甲和乙若再生一个孩子,患有该病的概率约为$\frac{1}{4}$.通过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有效降低该遗传病患者的出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