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γ-氨基丁酸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增强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造成Cl-内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突触间隙中的Cl-的作用只与内环境渗透压稳定有关
B.突触前膜释放γ-氨基丁酸不需要消耗ATP
C.γ一氨基丁酸能导致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D.γ一氨基丁酸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分析 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兴奋通过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电位变化,进而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解答 解:由题意知,γ-氨基丁酸能增强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造成Cl-内流,使神经元后膜膜内负电位增加、膜外正电位增大,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但是不会发生由外正内负转变成外负内正的逆转,因此是抑制突触后膜,不是使突触后膜兴奋.
解:A、由题意知,突触触间隙中的Cl-的作用还与信息传递有关,A错误;
B、突触前膜释放γ-氨基丁酸属于胞吐,需要消耗ATP,B错误;
C、由分析可知,γ-氨基丁酸会使突触后膜的膜内负电位增加、膜外正电位增大,C正确;
D、由分析可知,γ-氨基丁酸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抑制,不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要求考生理解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和机理,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可表示某二糖酶作用的模型,关于此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酶B.字母b代表的是某二糖
C.字母c、d代表两种单糖D.该模型能解释酶的高效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B.自然选择是环境对不同基因的直接选择
C.生物多样性的直观表现为基因的多样性
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选择提供材料并决定进化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所示虚线内字母表示相应元素,而A~C表示大分子物质,a~d表示小分子物质,其中a~c是相应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回答以下问题:

(1)细胞中的c(基本组成单位)有4种,C主要存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填“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2)如a是葡萄糖,则A是纤维素.d指的是维生素D.
(3)图中b是氨基酸,由b形成B的方式是脱水缩合.
(4)物质B的结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从b角度分析,物质B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为b(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量不同和排列顺序不同.从肽链角度分析,物质B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为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A.吸出培养液前轻轻振荡试管B.密度较大时进行适当稀释
C.滴加培养液后立即计数D.取多个样本计数后求均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
B.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
C.兴奋传至神经末梢,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胞吐释放,再作用于突触后膜
D.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不会兴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对该图分析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
B.甲代表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C.图中缺少初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D.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初级消费者的粪便和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人们发现灰色银狐中有一种变种,在灰色背景上出现白色的斑点,十分漂亮,称白斑银狐.让白斑银狐雌雄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银狐体色白斑和无白斑是一对相对性状
B.银狐体色白斑对无白斑为显性
C.控制银狐体色白斑的基因可能纯合时胚胎致死
D.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获得纯种白斑银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早性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请回答下列问题:
(l)这种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找到,究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现有某抗早农作物,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早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
研究发现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
R:ATAAGCAAGACATTA    r:ATAAGCATGACATTA
据此分析.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替换;
研究得知与杭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则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欢的方式是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
(3)己知抗旱性(R)对旱敏性(r)为显性,多颗粒(D)对少颗粒(d)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性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性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F2抗早性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占的比例是$\frac{4}{9}$;若拔F2中所有的旱敏性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F3中旱敏性植株的比例是$\frac{1}{6}$.
(4)请利用抗旱性少颗粒(Rrdd)和旱敏性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作试验材料.
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仅含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抗旱性多颗粒杂交种(RrDd),用文字简要说明先用Rrdd和rrDd通过单倍体育种得到RRdd和rrDD,然后让它们杂交得杂种Rr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