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过敏反应产生的原因是(  )
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免疫
B.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对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
C.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免疫
D.由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

分析 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解答 解:ABC、过敏反应产生的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免疫,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等,AB错误;C正确;
D、过敏反应是自身免疫功能过强引起,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过敏反应产生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样方法调查机场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样应注意远离飞机跑道
B.标志重捕法调查老宅中壁虎的种群密度,标志位置可以是尾部
C.可以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密度
D.某山区野生东北虎种群密度的调查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实验室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按下表准备两组实验大鼠并作如下处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红细胞);7天后,将适量脾细胞与SRB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检测SRBC破裂情况(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培养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OD值越大).
组别材料准备数量(只)培养液的OD值
手术损毁组(做手术并损毁下丘脑前部)120.20
正常组(未做手术)120.40
(1)向大鼠皮下注入的SRBC属于抗原(抗原/抗体).
(2)脾细胞溶液会引起SRBC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物质,产生该物质的细胞称为浆细胞.
(3)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探究下丘脑对抗体产生的影响
(4)在适宜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手术损毁鼠的性腺萎缩,这是由于该大鼠下丘脑释放的减少,使垂体释放的促性腺激素降低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减数分裂的范围是所有能够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②减数分裂的过程是由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
③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来的减少一半
⑤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无一定的细胞周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请分析并回答:

(1)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来自T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流出(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L的基因是(填“是”或“不是”)只在应T细胞和某些细胞内表达.
①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是(填“是”或“不是”)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②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是降低(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根据上述实例及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可考虑降低移植器官Fas(或抑制器官受体者细胞内FasL)基因的表达,从而为解决免疫排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生理学家发现用电流刺激蛙的交感神经会造成其心跳加快,于是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1:交感神经受电流刺激后,电信号直接传导造成心脏跳动加快;
假设2:交感神经分泌某种化学物质造成心脏跳动加快.
任氏液是能够维持蛙心跳动的生理溶液,已知神经或心脏产生的物质可扩散到任氏液中.某同学为了探究哪种假设正确,设计以下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制备如图带有交感神经的搏动的离体蛙心,用插管插入蛙心的心室腔中,插管内有任氏液,心脏的血液已被任氏液代替.
②取按步骤①制好的蛙心两个,分别置于盛有等量且适量任氏液的容器A和B中,用心率测量仪测量A、B中蛙心的心率(HA1、HB1).
③刺激A中蛙心的交感神经,用心率测量仪测量蛙心的心率(HA2).
④将容器A中适量的溶液转移到容器B中,用心率测量仪测量B组蛙心的心率(HB2).
(2)根据可能的实验结论,预测实验结果(用“>、=、<”表示).
实验结果实验结论
HA1<HA2,HB1<HB2交感神经受电流刺激后,电信号直接传导造成心脏跳动加快
HA1=HA2,HB1<HB2交感神经分泌某种化学物质造成心脏跳动加快
(3)分析与讨论
①实验步骤④中能否刺激B中蛙心的交感神经后,再观察测量蛙心的心率?为什么?不能,若先刺激蛙心的交感神经再观察测量蛙心的心率,则无论电信号直接传导还是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形式从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都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
②若实验结果支持假设2,则说明交感神经通过产生化学物质作为神经递质,达到控制心脏的收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下面是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结构上看,Ⅲ与其他三者的差别最大,主要表现在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四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2)Ⅳ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3)将Ⅱ细胞置于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将会发生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
A.蜥蜴断尾后再生出新的尾部
B.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C.小鼠骨髓造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D.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
(2)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葡萄糖和乳酸(填“葡萄糖”“乳酸”或“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将图乙所示细胞置于蒸馏水中,该细胞会涨破,溢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应该是血红蛋白.
(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低于右侧液面.
(4)图甲示人工膜两侧的离子存在浓度差,离子不能通过该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离子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则K离子通过该膜的方式为协助扩散,缬氨霉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