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对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c阶段表示同一个细胞周期
B.图2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改变、活性较低
C.图3中引起bc段和de段的变化的因素都是光照减弱
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

分析 分析题图:图1中c表示分裂间期,b和d表示分裂期;图2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低温时酶活性降低,不会失活,高温时,酶会变性失活;图3bc段是由于气温高,蒸腾作用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导致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de段是光强和温度下降导致光合速率下降,C3化合物的还原减低,导致C3化合物积累;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1条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

解答 解:A、图1中a和c表示分裂间期,b和d表示分裂期,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c和d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
B、图2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不改变,只是酶的活性较低,B错误;
C、图3中bc段是由于气温高,蒸腾作用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导致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de段是光强和温度下降导致光合速率下降,C3化合物的还原减低,导致C3化合物积累,C错误;
D、图4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1条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酶和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以及识图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因此,可以根据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如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存在.下列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B.还原糖-碘液、蓝色
C.脂肪-苏丹Ⅲ(或Ⅳ)染液、蓝色D.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属于细胞免疫的细胞或物质正确的是(  )
A.记忆细胞、抗体B.效应T细胞、抗体C.T细胞、淋巴因子D.B细胞、淋巴因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在充满N2与CO2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几株番茄,CO2充足.测得系统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6~8h间,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容器内的O2含量上升,CO2含量下降,植株干重增加.
(2)9~10h间,光合速率迅速下降,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10h时不再产生ATP的细胞器是叶绿体;若此环境因素维持不变,容器内的O2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此时另一细胞器即线粒体停止ATP的合成,细胞质基质成为ATP合成的唯一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下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

A.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

B.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D.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色剂,后用吡罗红染色剂
B.使用盐酸的主要目的是杀死细胞
C.冲洗时的速度要迅速
D.水解之前要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和发酵流程图,请分析回答:

(1)补充完成图中的实验流程醋酸发酵.
(2)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所以它属于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制作果酒,需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制作果酒后制果醋,应将温度控制在30~35℃.
(3)甲装置中,A液体是葡萄汁,NaH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若用乙装置,在发酵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每隔12小时左右(一定的时间)将瓶盖拧松一次.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的优点是①及时吸收(发酵产生的)CO2②减少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4)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frac{1}{3}$的空间,这是因为①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②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唐山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