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如下所示,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
(2)Ⅲ7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于第Ⅰ代中的__________号个体。
(3)Ⅱ1和Ⅱ2生一个健康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Ⅱ1与Ⅲ6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
(4)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他的______(填“母亲”或“父亲”)。
【答案】伴X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 3/16 1/2 母亲
【解析】
Ⅱ1和Ⅱ2不患乙病,后代有患病的女儿,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Ⅱ3正常,但子代存在患甲病的儿子,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且Ⅲ7的甲病致病基因只来自Ⅱ3,说明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根据Ⅱ3、Ⅱ4个体和Ⅲ7个体的表现型,再结合Ⅱ4个体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可判断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Ⅱ1、Ⅱ2个体和Ⅲ1个体的表现型,可判断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假设甲病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的相关基因用B、b表示,根据遗传系谱图可推知Ⅲ7个体基因型为BbXaY,而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故Ⅲ7个体的a基因只能来自于他的母亲,Ⅰ2不患甲病,故Ⅲ7的甲病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Ⅰ1。
(3)根据遗传系谱图中Ⅱ1、Ⅱ2个体和Ⅲ1、Ⅲ2、Ⅲ3个体,可分析得到Ⅱ1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Xa,Ⅱ2的基因型为BbXaY,因而生一个健康女孩的概率为3/4×1/4=3/16。再根据Ⅱ3、Ⅱ4个体和Ⅲ4、Ⅲ5、Ⅲ6、Ⅲ7个体,可判断Ⅱ3、Ⅱ4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和bbXAY,所以Ⅲ6个体的基因型为1/2BbXAXA、1/2BbXAXa,则Ⅱ1与Ⅲ6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4)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Ⅲ7只患甲病,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其基因型为XaXaY。他的母亲:Ⅱ3、父亲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和bbXAY,父亲不含甲病的致病基因,则Ⅲ7(XaXaY)是由异常的卵细胞(XaXa)和正常精子(Y)受精后发育而成的。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他的母亲。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激素A主要存在于根冠内,并且能转运到根的分生区和伸长区,从而抑制该处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若对玉米根冠作以下四种处理,则向下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人将某种植物的突变型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分别培养在正常浓度氮肥(CK)、低浓度氮肥、高浓度氮肥环境下,分别测量其光合速率,得到下图结果。
请回答: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对氮肥有较高依赖性的是______________植株。
(2)研究者用等量的______________提取两种植株的等质量叶片中的色素,并用红光照射色素的提取液,发现野生型的吸光率较大,这说明突变型植株的______________含量较低。
(3)研究者推测,高氮环境下,限制野生型植株光合速率的原因可能是暗反应时叶绿体基质中CO2和C5合成______________的速率较小。在该环境下野生型植株的光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突变型植株的光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遗传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仅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B.基因型相同的雌雄配子的数量相同
C.子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4D.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③过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小组为了从土壤中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将某土壤稀释液涂布接种一个平板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为研究其分解淀粉的能力,测量菌落和透明圈直径(如下表):
菌种 | 菌落直径(mm) | 透明圈直径(mm) |
细菌Ⅰ | 5.1 | 11.2 |
细菌Ⅱ | 8.1 | 13.0 |
(1)上图所示接种微生物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图中菌落数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作为淀粉分解菌的计数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测量时应__________(填“打开皿盖测量”“直接在皿盖上测量”或“直接在皿底测量”)。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得到,分解淀粉能力最强的菌种是_________。
(3)以淀粉为原料釆用固定化技术生产葡萄糖,一般选择固定化酶,而不选择固定化细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设计了下列实验流程。请回答相 关问题
(1)上述流程中,选择培养_____(能或不能)省略,选择培养使用的培养基是________(固体或 液体)培养基。
(2)实验中对接种环的灭菌方法是_____。
(3)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染料。它可以与纤维素形成_____色复合物, 最终应挑选透明圈_____(大或小)的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4)某同学在鉴定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光合作用中ATP合成的动力,20世纪60年代,Andre Jagendorf等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首先人为创设类囊体内外pH梯度,之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发现随着类囊体内外pH梯度的消失有ATP形成。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 离体类囊体取自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
B. 在绿色植物中该过程也是在黑暗中完成的
C. ATP的合成需要伴随H+运输进入类囊体腔
D. 推测ATP合成的动力来自H+浓度梯度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药物A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临床用于肿瘤的治疗。研究人员利用H细胞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相关研究。
(1)H细胞是一种肝癌细胞,机体主要通过________免疫发挥免疫监控和清除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癌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表达量________,无法被免疫细胞识别,从而实现免疫逃逸。
(2)将H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D溶剂溶解的不同浓度的药物A溶液,24h后测定细胞存活率。实验结果如表,由数据可知药物A对H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浓度/mol·L-1 | 0 | 1 | 5 | 10 | 15 | 20 |
细胞存活率/% | 100.0 | 98.21 | 97.85 | 97.12 | 96.87 | 96.24 |
(3)研究人员对药物A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研究。将H细胞与T淋巴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A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癌细胞的凋亡率。对照组的设置应为________。
①单独培养的H细胞 ②单独培养的T淋巴细胞 ③混合培养的H细胞与T淋巴细胞
④加入等量的D溶剂 ⑤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凋亡率统计结果如表,据此提出药物A的免疫调节作用是_____________。
浓度/mol·L-1 | 凋亡率/% |
对照组 | 3 |
1 | 13.4 |
10 | 29.3 |
15 | 55.3 |
(4)为进一步探究药物A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理,研究人员又做了如下实验:
①已知IL-2、TNF-α是T细胞产生的两种杀伤性细胞因子,研究人员利用癌症模型鼠进行实验,测定了不同组小鼠IL-2、TNF-α的表达量,结果如表:
A药剂量/mg·kg-1 | IL-2 | TNF-α |
0 | 14.12 | 11.25 |
5 | 18.31 | 16.54 |
10 | 24.32 | 20.23 |
15 | 31.54 | 27.50 |
②T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后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性,使其无法识别癌细胞,导致癌细胞的免疫逃逸。研究者分别测定了①实验中T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表达量,结果如图。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支持/不支持)药物A免疫作用机理的假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PD-1/PD-L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理,利用免疫学知识为治疗癌症提供一种新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