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请回答下列小题。

1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

细胞

iPSC

DB7

MEF

血清

免疫组

77

82

8

空白组

10

8

9

A.iPSC可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

B.DB7的抗原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特异性结合

C.MEF的抗原不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特异性结合

D.一种抗体可以与不同结构类型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2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示意图。下列对该反应过程及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步骤注射的是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

B.③步骤注射的是B细胞

C.④步骤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B

D.iPSC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

【答案】

1D

2B

【解析】

在注射iPSC后,在小鼠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反应,产生了特异性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该抗体和DB7的结合度较高,说明该抗体能够处理DB7肿瘤细胞;

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基本没有肿瘤,说明免疫组小鼠产生了能够清除体内的癌细胞,对癌细胞发挥作用的效应T细胞。

1A、与对照组相比,注射iPSC后,体内产生了与DB7结合的抗体数量更多,说明iPSC可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A正确;

B、从表格中看出DB7的抗原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特异性结合,B正确;

C、与对照组相比,MEF的抗原和抗体结合的比例和免疫组相当,所以抗iPSC的抗体不能对MEF的抗原结合,C正确;

D、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一种特定的抗原结合,D错误。

故选D

2A、②步骤注射的是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激发小鼠体内产生效应T细胞,A正确;

B、步骤③是将免疫组中的T细胞提取出来注射到空白组中,B错误;

C、由于在步骤③是免疫组中的T细胞提取出来注射到空白组中,而免疫组接受iPSC的刺激,体内能够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效应T细胞,清除肿瘤细胞,所以肿瘤细胞变小,呈现B的结果,C正确;

D、根据ABC的分析,iPSC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D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免疫的知识,需要考生能够分析出注射iPSC后,在小鼠体内产生了针对DB7的特异性的抗体的效应T细胞,结合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先天性肌强直由编码骨骼肌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LCN1基因突变引起,依据遗传方式不同分为Becker病(常染色体显性)和Thomsen病(常染色体隐性),但前者通常发病更早且累及其他器官。如图是某一先天性肌强直家系的系谱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ecker病和Thomsen病的致病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 据图判断,该家族所患遗传病最可能是Becker病

C. Ⅲ﹣5与一父母表现均正常的患者婚配,后代可能不患病

D. 突触后膜氯离子内流受阻不会影响抑制性电位的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图是几种有机物的示意图(①④只表示某有机物的局部),乙图所示为真核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组成关系及其功能,其中CDE1E2为小分子化合物,FGHIJ均为大分子化合物。请回答:

1中属于多聚体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具有结构的物质存在于真核细胞的_____________中。

2)在中,GC的数目是否相等?________。能够合成物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

3D的基本元素组成为______________

4)控制细胞遗传性状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该物质在原核细胞中主要存在于______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0.01%CO2浓度及最适温度下,测定光照强度对AB两种农作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所得曲线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在____千勒克司光照强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的总光合速度相同。

2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对光能利用率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处于8-12千勒克司时,该光强范围内,限制B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大田生产中,若要保证植物有较高的产量,需注意或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科研人员研究温度对番茄茎生长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茎的生长越有利

B.在昼夜温差为6℃时,番茄茎的生长最快

C.昼夜温差存在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D.在昼夜温度相同条件下,番茄茎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光合能力是作物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为研究水稻控制光合能力的基因,科研人员获得了一种植株高度和籽粒重量都明显下降的水稻突变体,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实验。

1)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能够______________和利用光能,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H]参与在__________(场所)中进行的C3_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产物可以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蔗糖和淀粉。

2)科研人员用电镜观察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的叶绿体,结果如下图所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叶绿体出现了两方面的明显变化: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此实验从_________水平分析了突变体光合产量变化的原因。

3)半乳糖脂是类囊体膜的主要脂质成分,对于维持类囊体结构具有重要作用,酶G参与其合成过程。测序发现,该突变体的酶G基因出现异常。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突变体和转入酶G基因的突变体中的半乳糖脂及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野生型

突变体

转入酶G基因的突变体

半乳糖脂相对值

34

26

33

叶绿素含量相对值

342

253

341

对比三种拟南芥的测定结果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请解释在相同光照条件下,突变体产量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

5)若要利用酶G基因培育高产水稻,一种可能的思路是:将酶G基因转入___________(选填野生型或突变体)水稻,检测__________是否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R7是家蚕体内的一种小分子非编码RNA 可与某些mRNA尾端的一段非编码序列(3'UTR 结合, 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为研究R7是否影响家蚕基因B(调控家蚕眼睛发育) 的表达, 科研人员将基因B中与3'UTR对应的DNA片段与荧光素酶基因(R7不影响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 重组后导人家蚕胚胎细胞观察其表达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___________技术扩增基因B中与3'UTR对应的DNA片段, 应先依据___________合成引物。若对一个含基因BDNA扩增n代,则共需消耗___________对引物。

2 图甲中对应3'UTRDNA片段应插入到位点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重组载体中的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作为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分别从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中提取蛋白质,经处理检测后获得相对荧光值(在适宜条件下,荧光素酶可催化荧光素发生氧化反应并发出荧光),其结果如图乙所示。

①实验组为将重组载体导入含R7的家蚕胚胎细胞中,对照组1的处理为将含有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载体(不含对应3'UTRDNA片段) 导入含R7的家蚕胚胎细胞中,则对照组2的处理应为___________

②依据实验结果可推知,R7影响基因B的表达,即通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R7与基因B所转录的mRNA3'UTR结合, 进而___________ (填促进或抑制)基因B的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雌雄异株植物的花色有白色和蓝色两种,花色由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和B、b (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XbY的个体杂交得Fl,Fl雌雄个体杂交得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与控制该植物花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15种

B. 开蓝花个体的基因型有aaXBY、aaXBXB、aaXBXb

C. F2开蓝花的雌性植株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1/4

D. F2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色:蓝色=13: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能导致艾滋病的HIV 病毒是一种球形的 RNA 病毒。HIV 最初侵入人体时,人的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接着少数 HIV 在体内潜伏下来,经过 210 年的潜伏期,发展为艾滋病。下图甲简单表示 HIV 的化学组成,图乙表示 HIV 感染人体后,体液中 HIV 浓度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 细胞的浓度变化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小分子 b 是指_____ ②过程所需的酶主要是_____

2)图乙中表示 HIV 浓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在曲线 ED 段呈上升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__,曲线中的 BC 段中,效应 T 细胞作用于_____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该细胞裂解死亡。

3)如果 HIV 中决定某一性状的一段 RNA 中含碱基 U=21%C=24%G=30%,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 DNA 含碱基 A 的比例为_____

4)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遗传物质与 HIV 相同,但其所寄生的细胞与 HIV 不同(主要是下图丙中的 c 细胞),其寄生和破坏的细胞是神经元,患者 c 细胞受破坏后,相关下肢会无反应,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